金剛經寫禪的第34課,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見輝法師開示

金剛經寫禪的第33課
目錄

金剛經寫禪的第34課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關於金剛經寫禪,我們今天來到第 34 堂課,經文內容如下: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不受不貪 – 無我的態度

這一分名為不受不貪,不受什麼?「不受福德」。既然連福德都不受,那業障也不會受,所以這是一個態度,什麼態度?就是一個無我的態度。

菩薩如何較量功德 – 「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

前面經過這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修行,修到現在這個階段,佛陀又再一次強調,修行也不要比較,但是我們還是要比較,怎麼比?不是跟別人比,要跟自己的心裡的障礙比。

菩薩兩種類別 – 執著的心、不執著的心

所以這裡佛陀他就問須菩提,他說:菩薩有兩種類別:

第一個就是執著的心,第二個就是不執著的心。

同樣一件事情,你要做的時候,你用執著的心來做,跟不執著的心來做,效果怎樣比較好?我們要知道,這樣我們才可以對照出,修行跟不修行的差別。

所以這裡就講,這個世間的人做善事的很多,做的最大最大善事,就是把恆河沙,滿恆河沙世界,就是一個世界已經很大了,恆河沙般多的世界,是不是更多?

把七寶裝滿恆河沙的世界,這麼大這麼大量的七寶,就是世間最珍貴的寶貝,拿來布施,拿來供養,這就是大善人了。

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很善良,他會在事業有成的時候,會願意做供養,做布施。佛教也教大家要做布施,那這個跟世間的善事有什麼不同呢?

很多人在做善事,他是基於一個道德良心,跟自己的慈悲心,但是同時也有那麼一點點的,想要讓別人知道他是好人,這是人之常情。

我們喜歡得到很好的名聲,喜歡成為別人心目中的恩人,這個是一個善的方向,總比做壞人好嘛;可是佛法當中,它要求我們不只要做為一個善人,我們還要成為聖人。

善人與聖人的差別 – 「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聖人的差別在哪裡呢?聖人的差別,就在下面講:「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

聖人他不管做什麼事,他就是要有智慧,這個智慧,就是明白「一切法無我」的道理。

眾生痛苦的根源 – 我執

解決的方法 – 安住無我

「一切法無我」,是佛教獨創的嗎?不是。佛陀是觀察這個世間,到底有沒有我,因為每一個人都覺得有我啊;可是也因為為了這個我,我們就會產生很多的痛苦。

我們喜歡,別人對我好,我也喜歡我喜歡的人,所以我們說這個人是好人,常常是因為我覺得他是好人,而不是他是不是真的好人。

我們會隨著我的好惡來分別說,他是好人還是壞人。是不是?這很正常嘛,可是問題是我們的心是有偏頗的,我們站在我的角度,自己的眼睛不一定是雪亮的,才會發生曾經山盟海誓海枯石爛,最後撕破臉,再也不相見的慘劇。是不是?所以我們就要去想,到底這個世間的痛苦的根源到底是什麼。

佛陀他就觀察,原來大家看錯了,事實上這個世間並沒有一個我,沒有一個實實在在的我,所有的現象都是假的,因緣和合所產生的一個假象。

如果你能夠看明白這件事情,你就不會有得失心,你就可以破除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有這樣的觀察的人,叫做智慧之人,就叫做覺者,所以這裡就講:「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什麼意思?這個“忍”,就是能夠安然的接受這個道理。

我們學習無我,其實不用學習,因為它本來就是無我,不管你接不接受,就是無我,反而這個我,是自己看錯、想錯,所產生的結果。

可是因為所有的人都認為有我,所以你以為有一個我,現在來學佛,聽到佛陀講無我,才在想辦法要把那個我給放掉,事實上並不是如此的。

我們這樣修行,就感覺好像你背著很多的東西在身上,現在學佛了說,不要背了,趕快把它拿下來。事實上其實我們本來就沒有背東西,只是被我們誤以為,應該要背一點什麼,才有安全感,所以產生了錯誤的習慣。

如果我們一下子要改變自己的想法,通常都很難了解,自己到底現在無我到什麼程度,所以需要怎樣?需要藉由某一些境界,來讓自己知道,自己到底還有沒有,那一點點的執著。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所以佛陀就講:如果有一個人,他明白,而且徹底的明白這個道理,能夠安忍,「得成於忍」,就是安住,安然的接受這個觀念,而且他本來就明白這樣的觀念,這個跟世界上做最大最大福報的菩薩比起來,所得到的功德,是更為殊勝,所以這裡講:「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所以他在比較。

那我們要跟誰比呢?其實我們跟還不懂的自己比。我們不懂的時候,自己是不是做很多事情,都希望有效果,希望別人看見,可是最後發現,怎麼沒有被肯定,就很懊惱;甚至於有時候會憤憤不平,覺得這個世間怎麼這麼可怕,其實是因為我們自己,用錯誤的觀念跟態度在面對它。

現在學佛了之後,我們就看看,學佛要要求,你自己懂不懂,如果我們已經學佛了,那我們在生活中應該會產生改變,否則學佛只是學一個表面。

很多人來道場都修得很好,看到佛,看到菩薩,當然修得很好,可是回到自己的家裡,平常的職場,就又上演了變臉的劇碼,所以大家都是川劇。

為什麼?因為遇到不如意的境界,就很難面對這樣的過失,甚至於自己學佛之後,用佛的標準來要求別人。

我們懂這個無我,我們就希望別人要無我,其實到最後你就會發現,在學佛了之後,自己的心裡還是不自在,因為你沒有真的把無我的道理,真的把它放在心裡變成你的觀念,沒有“忍”。

所以這個忍,並不是我要忍耐我要忍耐的忍,而是安忍,就是很自在的,我就明白這個道理了。

忍的層次 – 伏忍、信忍、順忍、無生法忍、寂滅忍

忍的層次 – 生忍、法忍

忍是有層次的,所以在佛法裡面來就講:有伏忍、有信忍、有順忍、有無生法忍,乃至於有寂滅忍這些層次。這個簡單來說,就是兩種:一個就是生忍,一個就是法忍。

生忍 –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所謂的生忍,就是眾生給我的煩惱,我都能夠化解,沒有罣礙。這個很不容易喔,因為如果你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你就可以達到這個境界。

《金剛經》〈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

因此我們在《金剛經》裡面,佛陀他舉他自己的例子,歌利王割截身體,他說:如果我當時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時候,如果我有這樣的相,我一定會瞋恨;

可是因為我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以面對歌利王對他的不合理的對待,他也能夠如如不動,沒有任何因為歌利王對他的煩惱,而產生的煩惱心。

所以這個菩薩他就在講,佛陀他就在講,他自己用歌利王這個境界,來告訴大家,無我相之後,它的好處是什麼。

所以我們自己要知道,如果我們永遠都要,面對這一切的境界,都要過不去,那你其實痛苦的還是自己。我們要面對所有的境界,都要可以很自在,那金剛經就不要白讀,我們的金剛經就常常拿出來提醒自己,我是要成佛的,我要向佛學習。

佛陀面對歌利王,他選擇「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以最後結局是他成佛了,歌利王變成他的徒弟。所以最後誰贏?當然是佛陀贏啊,是不是。

你如果要講一個輸贏,我們常常是嚥不下那一口氣,嚥不下那一口氣的結果是怎麼樣?他割你一刀,你就砍他十刀,他講你一句,你就回他十句,最後就怎樣?冤冤相報。

世間所有的化解不了的仇恨都是如此,但是佛陀反其道而行,他不這樣演下去,因為這是輪迴的戲碼。

我們現在不要輪迴了,我要把所有的冤親債主全部化解,甚至於轉化到最後,像歌利王之於忍辱仙人,像憍陳如之於佛陀,這樣的關係是最圓滿的結局。

但是,誰是這個導演呢?那就要看我們要讓自己所面對的這一切的境界,如何由我的智慧心來化解,變成一個喜劇收場。所以這是金剛經帶給我們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珍貴的寶物。

讀了這一部經之後,你就可以開始轉化你的人生,所以這裡面的關鍵字叫做:「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

這個要“知”。我們既然已經開始“知”了,那我們就隨時都要提醒自己,這金剛經把它背起來,你就可以面對任何境界的時候,你的第一個念頭是智慧之經,而不是過去的習性跟化不開的我見,這是非常好用的一部經。

寒山拾得問對

「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我們看到經典裡面,提婆達多對他如此,外道對他如此,乃至於憍陳如以前對他如此,都在他的智慧、應對當中,轉成殊勝的法緣。

所以“忍他”,為什麼呢,“讓他”又為什麼呢?因為這一切法,「得成於忍」。要忍,忍什麼?忍在“無我”的這個道理上。

無住福勝 – 「菩薩不受福德」

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所以須菩提,為什麼菩薩可以這麼的殊勝呢?因為「菩薩不受福德」。不接受,不受,不受一切法,意思就是不執著一切法。

菩薩不受一切法 – 謗佛招禍 惡還本身

《四十二章經》第七章 謗佛招禍 惡還本身

佛言:「有人聞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罵佛。佛默不對。」罵止,問曰:「子以禮從人,其人不納,禮歸子乎?」對曰:「歸矣。」

佛言:「今子罵我,我今不納,子自持禍,歸子身矣。猶響應聲,影之隨形,終無免離。慎勿為惡。」

在《四十二章經》裡面曾經提到,有人找佛陀的麻煩,「故致罵佛,佛默不對」,找了很多的理由、藉口,不實的毀謗,來污衊佛陀,佛陀始終都默然,不回應,也沒有開記者招待會。

弟子當然就很委屈,而且為佛陀抱不平,他們就問:「佛陀,你為什麼不解釋,為什麼不回答,為什麼不要告訴大家,事實的真相是如何。」

問曰:「子以禮從人,其人不納,禮歸子乎?」對曰:「歸矣。」

佛陀很簡單的講了一句話,他說:「如果你送人禮物,那個人不接受這個禮物,請問這個禮物到哪裡去呢?」

我們自己想想看,是喔!我們如果遇到一個人,他對你不懷好意,你要因此而為了他的惡意痛苦,那不就是接受了他的惡意嗎?

如果他不管怎麼對你,他挖一個坑要讓你跌下去,你看了那個坑一眼,你就繞道而行,你就不會掉到那個坑。是不是?甚至於我們還可以很好心,把那個坑給填滿,以免有別人不小心掉進去。

所以你要詛咒那個坑,是因為你掉在那個坑裡了嘛,如果我們有智慧,就知道這個人是有惡意的,你就不要被他的惡意所傷害,那麼就要懂得“不受”的這個道理。

“不受”這件事情是崇高的智慧,不是逃避,不是窩囊廢,而是一種淡然的面對,這一切的世間所有人我之爭。

「不與凡聖同躔,超然名之曰祖。」

我們沒有我相,我們從人跟人之間的我相的爭執當中退場,就像我們在上一堂課說的,「不與凡聖同躔,超然名之曰祖。」要超然。

我們為什麼可以超然?因為看清楚,因為知道「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所以讀金剛經會讓你有超然的智慧,所以這個地方,佛陀他就在講,這是非常難得的一個修行的功夫,修到很自在。

[彌勒菩薩的故事]

放下、提起

《布袋和尚生平及偈語》

「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

彌勒菩薩的偈語

老拙穿衲襖,淡飯腹中飽;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

有人罵老拙,老拙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隨他自乾了;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

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

這境界很高,但是很值得試試看。

今日與各位菩薩分享金剛經寫禪的第34堂課,阿彌陀佛。

精彩回顧:金剛經寫禪的第33堂課

延伸閱讀:金剛經寫禪的第35堂課

認識金剛經,從聽經開始

金剛經重點就是「生清淨心」,接下來讓我們跟著見輝法師,一句一句唸誦金剛經,一起耳濡目染在金剛經海中。

我想學習金剛經,可以從哪開始?

寶嚴禪寺在全省據點都有推廣「金剛經寫禪」,透過寫禪的方式,可以使大眾除「讀經」之外,亦可「靜心」,經由見輝法師之精彩開示後,四眾弟子皆能更加瞭解金剛經,非常值得大眾收看。

參加金剛經寫禪班,讓自己更加貼近空性之法

金剛經寫禪班時間地點

寶嚴禪寺,正在全省推廣「金剛經寫禪班」,目的是想透過書、寫、受、持、讀誦金剛經的方式,為自心覓得一刻清淨、為自性開發一分光明。

四眾弟子可以至各據點參加寫禪活動並享用免費美味素食,全省有據點的縣市,北中南共有 10 個開課地點,包含了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嘉義市、高雄市,歡迎大家一起來參與。

同時,為了讓大家可以線上用功,雲端課程持續開課中。

課程介紹

本課程以金剛經為導體,透過禪修聞法,書寫經典,收攝身心,定慧雙修,讓自己離開喧囂的塵俗,歸隱片刻寧靜。

課程內容安排

時 間內 容
09:00~09:30恭誦《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09:30~10:00聆聽輝法師開示(一)
10:00~10:30大乘經典學習與討論(一)
10:30~11:30沐手恭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11:30~13:30午齋、休息
13:30~14:00恭誦《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14:00~14:30聆聽輝法師開示(二)
14:30~15:00大乘經典學習與討論(二)
15:00~16:15沐手恭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16:15拍照、迴向

我想了解金剛經寫禪班

助印金剛經塔 利益更多眾生

助印金剛經

寶嚴禪寺所做的金剛經塔非常的莊嚴,當行者們一筆一筆地寫完金剛經塔後,可以裱褙放在家中,也可以贈與友人,為了讓更多人能夠接觸金剛經,抄錄金剛經,寶嚴禪寺非常歡迎大眾來隨喜助印,助印的金剛經塔會。

因此,金剛者為不可壞,非生滅法,非有為法,本就如此,法爾如是,透過典功德殊勝行,幫助他人誦讀金剛經,是入佛門的捷徑 ,也是早日成就佛門世界最簡單的方法,此舉功德無量。

關於寶嚴禪寺

關於寶嚴禪寺

寶嚴禪寺的宗旨在於推廣佛陀尊貴的經典,希望透過多元化的方式,更貼近現代人學習的方法,使得更多現代學佛的朋友可以親近雙嚴聖典,期待更多與我們願力相同夥伴加入我們,一同為弘揚金剛經努力!

金剛經中文下載連結)

寶嚴禪寺官方粉絲頁:連結

寶嚴禪寺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e/wepis5e

寶嚴禪寺全省據點:

台北 善首講堂 台北市松山區光復北路112號11樓 電話:02-25772978

台中 寶嚴歡喜學堂 台中市北屯區松竹五路二段27號 電話:04-24377011

高雄 圓道禪院 高雄市鼓山區美術東八街8號 電話:07-5224676


金剛經塔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金剛經大乘佛教的經書介紹
圓覺文教基金會: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國立台灣大學佛學數位圖書館:什麼是《金剛經》?
佛光山資訊中心: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金剛經之研究
全國宗教資訊網: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法界佛教總會: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淺釋
千佛山全球資訊網:金剛經第14講
國家教育研究院:金剛經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金剛經
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金剛經》根機之研究

著作權由「金剛經塔-不可思議」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其他人正在看...
最新文章

希望大家能夠透過寫經,把自己的自性靈山的這一座佛塔建立起來。

啓發自己生命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