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寫禪的第38堂課,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見輝法師開示

金剛經寫禪的第38堂課
目錄

金剛經寫禪的第38堂課,我們來提第三十二分,「應化非真分」,而金剛經的這一分是總結「云何住心」的問題,整部金剛經,環繞在須菩提所提:「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這兩個問題,討論般若智慧的體、相、用。

金剛經寫禪的第38堂課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最後一分,第三十二分 應化非真分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
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知見不生分:總結云何降伏妄心問題,離四相,除法執、空執。
• 應化非真分:總結云何住心問題,受持讀誦,為人演說金剛經

這一分是總結「云何住心」的問題,整部金剛經,環繞在須菩提所提:「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這兩個問題,討論般若智慧的體、相、用。

前面三十一分,是總結須菩提所問「云何降伏妄心」的問題,不要執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最後歸結到不生法相,不但凡夫的法相不生,聖人的法相也不生,如此妄心就能降伏。

這一分,則是總結須菩提提問「云何安住真心」的問題。一開始佛陀就講:「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

• 第四分妙行無住分:總結「云何住心」問題,無住相行施。

這段經文,再一次較量、顯示持經說法的功德,勝過以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布施的福德,回應一開始佛陀回答「云何應住」時,在第四分妙行無住分,就談過的,要無相布施。
• 以無住之心 行六度萬行
佛陀講:「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要如何安住其心呢?安住心的方法,就是用無住之心,來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等六度萬行。

• 有法的布施跟無法的布施的差別:是否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如果我們不能夠以無住心來行布施,這個布施僅僅是世間的功德。從這裡就可以看到,同樣是布施,有法的布施跟無法的布施,天差地別,所以到最後,在結論當中就談到:「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把世間最珍貴的寶貝拿來布施,這是在談世間法的最殊勝;但是如果這個善男子、善女人,發了菩提心,持金剛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這樣的行法的功德,其福勝過以無量阿僧祇世界的七寶布施的功德,再一次突顯出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以至於「無住心」的殊勝。最重要的差別是什麼呢?最重要的差別,是行菩薩道的時候,他所用的心,他的發心。

為什麼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持此經,乃至四句偈,受持讀誦,為人演說,這個福德,勝過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的功德呢?對一般人來說,做善事,修布施,乃至於在社會上做種種的救濟,運用各式各樣的資源,來照顧、回饋這個社會,是受到歌功頌德,萬眾矚目,這是普世認同的價值;但是如果有一個人,他能夠行菩薩道,發菩提心,持此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乃至於終其一生,受持、讀誦,或者是為人演說,那它的功德,一般社會大眾,並不一定了解其中的功德。

學習佛法,信受佛法,似乎並沒有為社會大眾所認同接受,它成為一個宗教性的行為;但是如果一個人,他用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來行善布施,它是被大眾所認同的。為什麼佛陀在這個地方,特別來稱讚行法之人「其福勝彼」呢?這其中的奧秘,就在於「發菩提心」這四個字。

• 善男子、善女人定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 如何不忘記發菩提心: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金剛經。
發菩提心跟不發菩提心,會影響修行,乃至於行善他是用什麼心態。在一開始,金剛經就講:善男子、善女人的定義,就是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就是發要成佛的心。如果我們以覺悟為目標,就是發菩提心,當我們發了菩提心,要怎麼樣才不會忘記呢?就是要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金剛經。

這金剛經裡,時時、句句,都在提醒修行要發菩提心,做事要發菩提心,行善要發菩提心,乃至於讀誦受持,為人解說,也是不離菩提心;所以把整部金剛經,憶持不忘了之後,你會記得要發菩提心。

一個發菩提心的人,他的行善,是以迴向菩提心為初發心,在行布施的時候,他自然而然就會遠離「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種執著的四種相,他做的任何事情,用一個不執著的心來行,他會達到最究竟圓滿,效果是最好。如果一個沒有發菩提心的人,他雖然也是行善,也是做布施,就是用「我相」來行,有我罪即生,有我了之後,所行的這一切,也是有它的效果,但是究竟還是人天福報。這個人天的福報,它是有限的、有漏。

永嘉證道歌
「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
永嘉大師曾經說:「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
世間的布施,它有效果,有人天的福報,但是就像這一支箭,它到虛空上,等到箭的力道退散了,它還是會墮落,掉回地面。如果我們只有為了人天之福而行善,福報享盡了,又會再回過頭來,墮落到來生的不如意窟裡,這樣我們就不斷的在循環不已,升升沉沉。

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 離四相行善行
• 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金剛經:從解入行,依理起行→ 無住行施
不如同樣在做,我們用一個不執著的心,用一個覺悟的心,用一個離「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心,來行一切善行。你要怎麼樣來了解這件事呢?就是受、持、讀、誦金剛經,甚至於我們背誦之後,還可以為人解說。

當我們在為人解說的時候,你的心已經深深的植入了金剛經的義理,回過頭來在行世間的布施時,自然而然就會用一個不執著的心來行,這個叫做從解入行,依理起行;但是有的人,他會有所偏頗,一種叫做有解無行,一種就是有行無解。

• 有解無行,如說食數寶。
• 行而不解,容易成為住相布施,只得人天福報。
有解無行的人,天天在說食而沒有吃過一口,叫做說食數寶。天天在數別人的財產、數鈔票,但是數的都是別人的錢,只有讀經而不行,說食數寶,沒有辦法真的跟佛法相應;但是另外一種極端就是,行而不解,他認為說來說去,最後還是要叫人家修行,所以我就行就好,看到有的人光說不練,只要解而不行,他就認為這解是沒什麼效,不如來行。

可是問題是什麼?問題是當他不懂得佛法的道理,他來行的時候,他是帶著什麼心呢?帶著自己原來有的習氣,原來有的小心小量。不管是貪心,還是瞋心,或者是傲慢之心,沒有學佛,很難去發現自己有這一些心態。

學了佛,他即使還是有很多的習氣,在誦讀經文當中,就會慢慢的發現自己有一些缺點,透過反省、檢討、懺悔、改進,他就慢慢的讓自己的心,漸漸不著相,就越能夠跟菩提心相應,所以如果只有行而不解,他到最後很容易就以我相來行,這叫做住相布施。

住相布施,又回到老問題,就是你的效果也只是人天的福報,而且常常因為在跟大眾一起共處的時候,我相很大,所以到最後,常常是煩惱來收場。本來好心要來做好事,結果到最後人仰馬翻,眾叛親離,或者是落入了鬥爭,彼此對立衝突,留下遺憾;甚至於好事就變壞事。因此不管是行入門,還是解入門,都要解行並進。

• 受持、讀誦經,是入「行」的開始。
所以從這裡來看,受持、讀誦經,是入「行」的開始,如果只有行布施,不見得懂得無住之理,我們來誦讀經典,讀或者是誦,或者是為人解說,乃至於現在來寫,在書寫、受持、讀誦的時候,經文的內容反覆反覆的熏修,讓我們的心跟佛法相感應,慢慢的佛的觀念,就變成自己思惟的觀念,我們在生活中,在不經意的瞬間,心中還會冒出一些佛經的內容,這個就是熏修的效果。當我們有了這樣跟法相應的體驗,自然你的心,就會安住在般若的妙智慧當中。

學習佛法或者是勸人學習佛法,比只有行慈善、行布施的效益是更為長遠,因為它能夠發一個要成佛的菩提心。

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 般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應無所住:不取四相、法相、空相
接下來,「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所謂般若,叫做「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無所住,就是不執色、聲、香、味、觸、法,總之,叫做不取相。不取什麼相呢?不取「我相、人相、眾身相、壽者相」,也不取我相、法相,以及空相,三相不取,就能夠如如不動。

• 「如如不動」定義:本如的不動,本性的不動。
• 如如:起始覺之智,契本覺之理。
• 第一個如,如實相,如本心之智;第二個如,真如的理體,如理之智。
「如如不動」,其實就是不動,但是用如如這兩個字來講不動,是本如的不動,本性的不動,而不是身體不動的不動,或者是頭腦不動的不動。
什麼叫做如如?第一個如,是智慧,什麼智慧?如實相,如本心之智;第二個如,就是真如的理體;如理之智,來契合真如之理,這個叫做如智如理,簡稱如如。

• 「如是知,如是見」:起始覺之智,契本覺之理。
如果受持金剛經,「如是知,如是見」,這個如是,就是讓我們的第一個智慧,第一個如的智慧,來契應、符合第二個如的理體,起始覺之智,契本覺之理。
我們的智慧跟自己的本性合而為一,是一體的,一如的,這個叫做如如。

• 念念遷流,念念分別:「一念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
• 念念分別:「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簡單來說,為什麼能夠如如呢?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為什麼會動?通常我們會動,就是「一念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攀緣心一生,心就流轉,就開始有了動態,從細的動,到粗的動,念念遷流,念念分別。

不能夠明白一切有為法,就像夢、幻、泡、影、露、電。
佛陀就教我們,不懂這個道理,你的心沒有辦法如如不動,就要訓練自己「應作如是觀」。怎麼觀呢?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回頭看看我們所在意的一切法,所在意的所有的人事物,是不是就是像夢幻泡影一樣呢?

• 李源與圓澤和尚 三生石上話前因
宋朝蘇東坡曾經為唐朝的人,李源和圓澤和尚,寫了一篇傳記,這是在講李源和圓澤和尚之間的三世因緣。

僧人圓澤和尚是李源的忘年之交,兩個人一起遊行四方參禪問道。有一天,他們約好一起要前往,四川青城,朝拜峨眉山,李源想要走水路,從荊州啟程,而圓澤和尚想走陸路,從長安取道,李源不同意圓澤和尚的提議,而且態度很堅決,圓澤和尚實在沒有辦法,只好順從李源,他感歎的說:「看來命運由不得自己。」於是兩人就從荊州經水路啟程。

李源與圓澤和尚搭著客船行到南浦,暫時停靠在江邊,這時候他們看到一名孕婦正要去河邊取水,圓澤和尚看著她,流著眼淚對李源說:「唉,我之所以不想走水路,就是因為怕見到她。」李源聽了之後大吃一驚,圓澤和尚解釋,因為前世的業力,註定就要投胎去做這一名孕婦的兒子,圓澤和尚不想繼續輪迴,所以一直迴避和她相見,但是終於不可避免。

圓澤和尚叮囑李源,三天以後,請他到一戶姓王的人家去看望他;圓澤和尚還叮囑李源,十三年後的中秋之夜,也請他前往杭州的天竺寺外,和自己重逢相見。

李源聽了之後悲傷不已,而且痛悔萬分,但是事已至此,李源只好忍著悲傷為圓澤沐浴更衣,當天傍晚,圓澤圓寂,那名王氏夫人也隨之產下一名嬰兒。三天後李源如約來到王家,嬰兒見到李源,果然露出微笑,李源就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全部告知王氏,王家人聽聞之後也很震驚,於是出錢安葬圓澤。

十三年以後,李源信守約定,從洛陽趕到杭州的天竺寺外,他剛到寺外,就聽到了一陣歌聲,李源循聲望去,看到一個牧童騎著牛緩緩走過來,唱著歌: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慚愧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
李源知道,原來這就是圓澤和尚,他非常的激動,他說:「澤公,您好嗎?」
隨即牧童又唱起一首歌:
「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山川尋已遍,欲回煙棹上瞿塘。」

六祖壇經 般若品第二
「善知識。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

•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住之心行菩薩道
千人寫經,百萬造塔,是我們的願心,在緣起緣滅當中,保持無念、無住、無為之心,既然是一場夢,做好夢也是夢,做惡夢也是夢,菩薩知道是夢,而入夢大作夢中佛事,以無所著、無所住之心,來行一切善,不執著一切善,即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靜下心來寫經、讀經、聞經,金剛經的道理,一字一句的受持、讀誦於心,成為我們的八識田的一部分,也啟發了自性之般若。希望大眾能夠把金剛經受持、背誦,成為般若的種智,成為金剛種智,生生世世,憶持不忘,那麼不枉費此生與金剛般若相遇。

今日與各位菩薩分享金剛經寫禪的第38堂課,阿彌陀佛。

精彩回顧:金剛經寫禪的第37堂課

延伸閱讀:金剛經寫禪的第39堂課

認識金剛經,從聽經開始

金剛經重點就是「生清淨心」,接下來讓我們跟著見輝法師,一句一句唸誦金剛經,一起耳濡目染在金剛經海中。

我想學習金剛經,可以從哪開始?

寶嚴禪寺在全省據點都有推廣「金剛經寫禪」,透過寫禪的方式,可以使大眾除「讀經」之外,亦可「靜心」,經由見輝法師之精彩開示後,四眾弟子皆能更加瞭解金剛經,非常值得大眾收看。

參加金剛經寫禪班,讓自己更加貼近空性之法

金剛經寫禪班時間地點

寶嚴禪寺,正在全省推廣「金剛經寫禪班」,目的是想透過書、寫、受、持、讀誦金剛經的方式,為自心覓得一刻清淨、為自性開發一分光明。

四眾弟子可以至各據點參加寫禪活動並享用免費美味素食,全省有據點的縣市,北中南共有 10 個開課地點,包含了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嘉義市、高雄市,歡迎大家一起來參與。

同時,為了讓大家可以線上用功,雲端課程持續開課中。

課程介紹

本課程以金剛經為導體,透過禪修聞法,書寫經典,收攝身心,定慧雙修,讓自己離開喧囂的塵俗,歸隱片刻寧靜。

課程內容安排

時 間內 容
09:00~09:30恭誦《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09:30~10:00聆聽輝法師開示(一)
10:00~10:30大乘經典學習與討論(一)
10:30~11:30沐手恭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11:30~13:30午齋、休息
13:30~14:00恭誦《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14:00~14:30聆聽輝法師開示(二)
14:30~15:00大乘經典學習與討論(二)
15:00~16:15沐手恭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16:15拍照、迴向
金剛經

助印金剛經塔 利益更多眾生

助印金剛經

寶嚴禪寺所做的金剛經塔非常的莊嚴,當行者們一筆一筆地寫完金剛經塔後,可以裱褙放在家中,也可以贈與友人,為了讓更多人能夠接觸金剛經,抄錄金剛經,寶嚴禪寺非常歡迎大眾來隨喜助印,助印的金剛經塔會。

因此,金剛者為不可壞,非生滅法,非有為法,本就如此,法爾如是,透過典功德殊勝行,幫助他人誦讀金剛經,是入佛門的捷徑 ,也是早日成就佛門世界最簡單的方法,此舉功德無量。

關於寶嚴禪寺

關於寶嚴禪寺

寶嚴禪寺的宗旨在於推廣佛陀尊貴的經典,希望透過多元化的方式,更貼近現代人學習的方法,使得更多現代學佛的朋友可以親近雙嚴聖典,期待更多與我們願力相同夥伴加入我們,一同為弘揚金剛經努力!

金剛經中文下載連結)

寶嚴禪寺官方粉絲頁:連結

寶嚴禪寺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e/wepis5e

寶嚴禪寺全省據點:

台北 善首講堂 台北市松山區光復北路112號11樓 電話:02-25772978

台中 寶嚴歡喜學堂 台中市北屯區松竹五路二段27號 電話:04-24377011

高雄 圓道禪院 高雄市鼓山區美術東八街8號 電話:07-5224676

金剛經
金剛經

金剛經塔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金剛經大乘佛教的經書介紹
圓覺文教基金會: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國立台灣大學佛學數位圖書館:什麼是《金剛經》?
佛光山資訊中心: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金剛經之研究
全國宗教資訊網: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法界佛教總會: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淺釋
千佛山全球資訊網:金剛經第14講
國家教育研究院:金剛經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金剛經
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金剛經》根機之研究

著作權由「金剛經塔-不可思議」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其他人正在看...
最新文章

希望大家能夠透過寫經,把自己的自性靈山的這一座佛塔建立起來。

啓發自己生命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