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寫禪的第32課,《金剛經》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見輝法師開示

金剛經寫禪的第32課
目錄

金剛經寫禪的第32課

諸位知識,諸位居士,這一支香我們繼續談《金剛經》第二十六分 〈法身非相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這部金剛經所說的空,說到第二十六分為止。空些什麼呢?空「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再把外面的六塵也空,不住色、聲、香、味、觸、法,乃至於佛陀的三十二相。

觀相離相

“觀”是觀想「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一切萬法,唯心所造。」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所以佛陀就問須菩提:「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否?」這個“觀”,叫做觀想,觀自在的觀。觀跟看不一樣,「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一切萬法,唯心所造」,所以佛是什麼樣子呢?我們在心裡,要觀想佛的三十二相。

佛陀探定舍利弗本見

佛的三十二相是圓滿的大人之相,所以佛陀就問須菩提:「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否?」須菩提說:「如佛所說的,應以三十二相來觀如來。」

〈法身非相〉 – 驗出相非真

佛陀驗出三十二相非真

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世間最圓滿之相,就是這三十二相;但是佛陀又講,如果用三十二相來判斷,這個就是佛的話,那麼轉輪聖王也具有三十二相,難道轉輪聖王即是如來嗎?

須菩提說:「當然不是,因為轉輪聖王雖然具有三十二相,但是轉輪聖王只是人間最有福德的凡夫,還沒有成佛啊!」

所以須菩提就說:「如果這樣講的話,的確不應該以三十二相觀如來。」所以這一分名為〈法身非相〉。

佛之三身

法身 – 無形無相

報身 – 萬德莊嚴

化身 – 千百億化身,「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

佛有三身,法身,無形無相;報身,是萬德莊嚴,具有三十二相;化身,是千百億化身,「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

權以偈安

直觀真如法身 – 法身無形無相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佛陀為了要度化眾生,所以示現人間最為第一,有福德之相,這是所謂的三十二相,但是它並不是佛陀的法身真相。

佛陀的法身無形無相,所以認識佛陀,要見佛陀要觀佛,應該要直觀真如法身,真實之相,也就是本來面目,所以最後世尊就總結:「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如果我們用色相,或者是用音聲來判斷,是否學佛、求佛、見佛,我們其實並沒有真的見到如來。

所以我們前面曾經提過,蓮花色比丘尼她為了要見佛,所以她化身為轉輪聖王,在佛陀結束天上弘法的行程,回到人間的時候,成為第一個迎接佛的人。

但是佛陀告訴她,其實她並不是第一個見到佛的人,第一個見到佛的人是須菩提,因為須菩提在山洞裡面禪修,他已經契悟空性。

直觀真如法身

佛者,法也
法者,諸法空相也

佛者,法也;法者,諸法空相也,所以凡是以色來求我,以音聲來求我的,已經偏離了實相的道理,並沒有真正的見如來。前分的凡夫之人,不明白這個道理,很容易在色相上、在音聲上,分別跟執取。

多羅幢城參無厭王,善惡示現調心修福,了脫生死如幻如生,如幻法門證無往行。

在《華嚴經》裡,有一位善財童子,他遵循文殊師利菩薩的指示,遍歷善知識,來明白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方法。

《華嚴經》卷第六十六〈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爾時!善財童子憶念思惟善知識教,念善知識能攝受我,⋯,經歷國土村邑聚落,至多羅幢城,問無厭足王所在之處。」

「無量眾生犯王教敕,或盜他物,或害他命,或侵他妻,或生邪見,或起瞋恨,或懷貪嫉,作如是等種種惡業,身被五縛將詣王所,隨其所犯而治罰之。或斷手足,或截耳鼻,或挑其目,或斬其首,或剝其皮,或解其體,或以湯煮,或以火焚,或驅上高山推令墮落,有如是等無量楚毒,發聲號叫,譬如眾合大地獄中。」

有一次他參訪到一位暴虐之王,叫做無厭足王,他見到無厭足王的時候,王正在處罰罪犯,只有犯一點點小小的過失,罪犯就受到剝皮拔舌,斬斷手腳、五馬分屍等,種種殘忍的酷刑。

「善財見已作如是念,我為利益一切眾生求菩薩行,修菩薩道,今者此王滅諸善法,作大罪業,逼惱眾生乃至斷命,曾不顧懼未來惡道,云何於此而欲求法,發大悲心救護眾生?」

善財童子見到無厭足王的暴虐,起了懷疑心。心裡面想:「菩薩不是應該慈悲嗎,為什麼可以這麼殘忍的來對待可憐的人呢?」

「作是念時,空中有天而告之言:善男子!汝當憶念普眼長者善知識教。善財仰視而白之曰:我常憶念,初不敢忘。」

正當他起了這種退心的時候,他突然想起如果這一個王,正如他所想的如此不慈悲的話,為什麼前一位普眼長者,會介紹他來參訪呢?

時!阿那羅王理王事已,執善財手將入宮中命之同坐。告言:善男子!汝應觀我所住宮殿。

善財如語,即遍觀察,見其宮殿廣大無比,皆以妙寶之所合成,七寶為牆周匝圍遶,百千眾寶以為樓閣,種種莊嚴悉皆妙好,不思議摩尼寶網羅覆其上,十億侍女端正殊絕,威儀進止皆悉可觀,凡所施為無非巧妙,先起後臥,軟意承旨。

時!阿那羅王告善財言:善男子!於意云何?我若實作如是惡業,云何而得如是果報,如是色身,如是眷屬,如是富贍,如是自在?

無厭足王正好看到了善財童子,便牽著善財童子的手,讓他看看他的皇宮還有他的生活,

「善男子!我此國土所有眾生,多行殺盜乃至邪見,作餘方便不能令其捨離惡業。」

「善男子!我為調伏彼眾生故,化作惡人,造諸罪業,受種種苦,令其一切作惡眾生,見是事已,心生惶怖,心生厭離,心生怯弱,斷其所作一切惡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

最後無厭足王告訴善財童子:「因為我這個國家的人民,心性剛強,難調難伏,所以要用特別的手法,特別的方法,才有辦法調伏他,改變人心。」

因此剛才善財童子所看的這一幕,其實都是演出,包括施刑之人,受刑的罪犯,通通都是演員。

他們演出這一幕一幕的刑罰,目的是為了要調伏這個國家的大眾,讓大眾殺雞儆猴,看到之後不敢再犯過失。善財童子此時才恍然大悟,不禁就很感嘆,他說真的不能眼見為憑。

我們常常會眼見為憑,如果我們心裡面帶著有色的眼鏡,看待一切的人、事、物,自然而然就會隨著自己的好惡,而產生了分別。

你沒有辦法看到人的佛性,就會看到他的習性、他的行為,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當然依據自己的偏好,所產生的判斷不一定是真相。

權以偈安

如何直觀真如法身 – 觀相離相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在金剛經裡,佛陀就特別提醒大眾,我們要放下「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那麼一定要記得,「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沒有辦法真正的見到如來。

千代野開悟的公案 – 桶底坍陷,無水也無月。

在日本鎌倉年代的中期,有一位很有名的千代野,她是一個絕色的美女,生於當時日本勢力,最強大的宗族之一。

千代野長大成人之後,成為遠近聞名的大美人,傾慕者不計其數,甚至於連君主,還有貴族臣子都追求她。

千代野遺世而獨立,都沒有把這一些王公貴族的追求,放在眼裡,一一的拒絕,到了二十幾歲依然沒有嫁人。

有一次在參加公祭的時候,她聽到一個禪師的說法,體悟到再美貌的面容,也有衰老的一天,死後也不過就是白骨一堆,真正能改變無常的人生,只有修行,於是千代野有了出家求道的念頭,於是開始了自己求道之路。

她去了一些寺廟,希望出家,但是都被師父們拒絕了,有一些住持只看她一眼,就嚴詞的將她趕走。

直到最後她來到了長樂寺,住持是當時最有名望,第一位到日本傳法,來自中國的蘭溪道隆大覺禪師。

大覺禪師說:「妳求道修行的心是好的,但是妳如果在這裡出家,我的五百個徒弟都會發瘋。」

「他們會忘記他們的經典,忘記心靜下來的境界,以及所有的一切,妳將會變成他們的神。自古以來美貌是修行路上,最大的障礙,所以千代野,妳還是走吧!」

千代野此時才醒悟到,自己絕世的容貌,竟然成為了出家最大的阻礙,於是她用火鉗子夾著熱燙的火炭,燙在自己絕美的臉頰上,毀掉自己的絕世美貌。

千代野再次找到大覺禪師,禪師被她這種堅持到底的決心感動,終於答應給她剃度,法名為無著。

出家之後的千代野專修苦行,專門做寺廟裡最吃重的,挑水、掃地、種菜等苦事。三十年過去了,直到一二八二年的一天夜晚,千代野照例提著盛滿水的木桶,往寺裡走。

這一天的月亮很美,圓月在水中搖晃,突然之間那破舊的桶箍斷了,水桶打翻在地,桶底脫落,水漏光了,水裡的月亮也消失了,而千代野此時頓然開悟,寫下一首優美且意境無窮的禪詩:

《無水也無月》
「我曾竭力使水桶保持圓滿,期望脆弱的竹子,永遠不會斷裂,然而頃刻之間,桶底坍陷,從此再也沒有水,再也沒有水中的明月,而我的手中是“空”。」

這口她打水的井 也因此聞名了,如今是海藏寺最著名的遊覽景點,井邊還留著千代野那一段《無水也無月》的開悟詩,這口井就名為底脫井。

千代野後來在圓覺寺,成為佛光禪師最得意的門徒,晚年繼承禪師的衣缽,開創京都尼寺五山第一的景愛寺,建立當時最有名望的女眾道場。

千代野經歷了從一位,令男子發瘋的絕代佳人,到一位禪宗史上著名的尼師,這其中有毀掉絕世容貌的痛苦,有經年累月參悟禪機的苦修,她經歷了所有一切,她悟到了什麼呢?

這一首《無水也無月》的詩,一開始寫了:「我曾竭力使水桶保持圓滿,期望脆弱的竹子永遠不會斷裂。」這不過就是凡夫眾生的期待,永遠期待永遠,總是期待永恆不壞,事實上這個世間,有哪一個事物是永遠不壞的呢?

所以佛陀在金剛經裡,不斷的破解我們的執著,乃至於對圓滿的色相,對清淨的音聲,對於這一切生滅的虛妄之法,哪怕有那麼一念期待,就會使人無法徹見真實之相。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佛陀講:「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那麼如何見如來呢?

古靈神贊禪師開悟度師 – 蠅子投窗

靈光獨耀 – 「百千法門只在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

《景德傳燈錄》卷九
福州古靈神贊禪師。本州大中寺受業後。行脚遇百丈開悟。却迴本寺。

伏龍山古靈神贊禪師,在百丈懷海禪師的座下開悟。他悟道以後,感念剃度恩師的接引,想要回去度他的師父,於是他就回到他自己出家的寺廟。

受業師問曰。汝離吾在外得何事業。曰並無事業。

師父看到他參學回來,就問他:「你在外面都做些什麼?」
古靈神贊禪師回答:「並無事業。」於是師父就讓他做他的侍者。

遂遣執役。一日因澡身。命師去垢。師乃拊背曰。好所佛殿而佛不聖。

有一次師父在洗澡,古靈禪師替師父擦背,一邊擦著師父的背,感嘆說:「好一座佛堂,可惜有佛不聖。」意思就是,人就像這座佛堂,佛堂裡有一尊真如佛住在裡面,可惜這尊佛還沒有開悟。

其師迴首視之。師曰。佛雖不聖且能放光。

師父聽了,回頭看徒弟一眼。古靈禪師又說:「佛雖不聖,還會放光。」可惜老師父不能體會,他只是覺得這個徒弟的言行非常奇異。

又有一次,師父在窗下讀經,古靈禪師在一旁隨侍,此時有一隻蒼蠅,在紙窗上撞過來撞過去,怎麼飛都飛不出去。

「空門不肯出,投窗也太癡,百年鑽故紙,何日出頭時。」

「其師又一日在窓下看經。蜂子投窓紙求出。師覩之曰。世界如許廣闊不肯出。鑽他故紙驢年去得。」

「空門不肯出,投窗也太癡,百年鑽故紙,何日出頭時。」

古靈禪師就說:「世界如許廣闊,你卻不肯出去,只鑽他故紙驢年去。」於是作詩一首:「空門不肯出,投窗也太癡,百年鑽故紙,何日出頭時。」

師父聽到古靈禪師的偈語,覺得他意有所指。詩聽起來是在講,一直撞著紙窗的蒼蠅,其實應該意有所指,讀經的自己不能明悟心性,即使花了一百年,在故紙堆裡鑽來鑽去,究竟何日是出頭之時。

其師置經問曰。汝行脚遇何人。吾前後見汝發言異常。師曰。某甲蒙百丈和尚指箇歇處。今欲報慈德耳。其師於是告眾致齋。請師說法。

於是他就很認真的,問了這個在外面行腳的徒弟,究竟他在外面學到了什麼。古靈神贊禪師於是把他在百丈座下悟道的事情,告訴了師父,師父很感動,就請他登台說法。

「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百千法門只在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

師登座舉唱百丈門風。乃曰。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古靈禪師開示說:「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當下古靈神贊禪師的師父聞言,大徹大悟。

古靈禪師所說的這首詩,告訴我們,這個寬闊的世界,如果我們能夠「但離妄緣,即如如佛」,自然這個世界,就是無比的寬闊。

一切色、聲、香、味、觸、法,是因緣生、因緣滅的假相,如果我們不明白,這是虛妄的假法,終日追逐五欲六塵,就會像這一隻蒼蠅一樣,想要跳脫出窗紙卻出不去,始終被困在自己的迷執之中。

狂心止歇,歇即菩提。

讀了金剛經,要破除「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只要離開分別之念,自然就恢復本來面目。

《楞嚴經》裡談到:狂心止歇,歇即菩提。生滅心滅,菩提心現。因為一切萬法本自具足,心性本自圓成,不假外求。

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真的找到一條路,就是真的見到了自性如來;不明白這個道理,每天東求西找,「何日出頭時。」

金剛經寫禪的第32課
金剛經寫禪的第32課,《金剛經》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見輝法師開示

鴦掘摩羅得道因緣

典故出自《增壹阿含經.卷第三十一.力品第三十八(六)》
今王國界有賊名鴦掘魔,為人兇暴,無有慈心,殺於一切眾生,人亡國虛,皆由此人,又取人指以為華鬘。

過去在佛陀的時代,有一位鴦掘摩羅,他被他的師父誤導,以為要殺一千個人,得到一千個人的指頭,才能夠學到他師父的大法,於是鴦掘摩羅就開始,在舍衛國瘋狂的殺人。

舍衛國裡殺人魔王的風聲,令人聞風喪膽,大家都不敢在馬路上遊蕩,害怕一不小心遇見鴦掘摩羅,恐遭殺身之禍。漸漸的鴦掘摩羅已經累積,殺了九百九十九個人,只差一個人,他就可以完成他的任務。

爾時,鴦掘魔母持食,詣鴦掘魔所。 是時,鴦掘魔便作是念:「吾指鬘為充數不乎?」 是時,即數指,猶未充數,復更重數,唯少一人指。

是時,鴦掘魔左右顧視,⋯,便作是念:
「我師有教:『若能害母者,必當生天。』我今母躬來在此,即可取殺之,得指充數,生於天上。」

鴦掘摩羅的母親聽聞她的兒子,已經變成殺人魔王,心裡很難過,想要來探視她的兒子。鴦掘摩羅遠遠的看到來了一個人,竟然是他的母親。

沒想到為了要湊足一千人,鴦掘摩羅竟然想要殺了母親,湊足這一千人,等他學了大法之後,他的母親可以因此而升天,這也是功德一件。

是時,鴦掘魔即放母而往逐世尊。遙見世尊來,亦如金聚,靡所不照。見已,並笑而說是語:「今此沙門定在我手,必殺不疑,⋯,然,此沙門獨無伴侶,我今當取殺之。」是時,鴦掘魔即拔腰劍,往逆世尊。
  
殺人殺到發狂的鴦掘摩羅,正準備向前殺害他的母親時,世尊突然出現在,鴦掘摩羅的視線中,原來佛陀是故意,要來度化鴦掘摩羅。

鴦掘摩羅見到有一個出家人走向他,心裡很歡喜,他想:他的母親不用死了,有一個替死的和尚來了。所以他就提著刀,追上正在前方,緩緩步行的佛陀。

是時,世尊尋還復道,徐而行步,而鴦掘魔奔馳而逐,亦不能及如來。

非常奇怪的是,不論他如何拼命地追趕,明明前方的佛陀緩緩而行,他卻始終追不上,汗流如湧,氣喘如牛,佛陀始終都在他的前方,看得見卻追不上。

是時,鴦掘魔白世尊言:「住!住!沙門!」
世尊告曰:「我自住耳!汝自不住。」

於是鴦掘摩羅大聲的呼喚:「瞿曇,瞿曇,停下來吧。」
佛陀告訴他:「我早已停下來了,鴦掘摩羅,是你停不下來啊。」

在此時此刻,鴦掘摩羅突然明白了,我在無盡的追逐當中,造著生死輪迴的業,如旋火輪,沒有一刻停息。

佛陀早已停止這一切無盡的輪迴,在六道當中停止輪轉,早就停止命運之輪的轉動了。

是時,鴦掘魔即前白佛言:「世尊!唯願聽作沙門!」
世尊告曰:「善來!比丘!」
即時,鴦掘魔便成沙門,著三法衣。

鴦掘摩羅對佛陀說:「世尊,但願您允許我,跟隨您出家做沙門。」佛陀竟然接受,他說:「善來!比丘!」聽到這一句「善來!比丘!」鴦掘摩羅當下鬚髮自落,現了出家之相,成為僧團的一份子。

是時,王波斯匿集四部之眾,欲往攻伐賊鴦掘魔。是時,王便作是念:「我今可往至世尊所,以此因緣,具白世尊,若世尊有所說者,當奉行之。」

此時波斯匿王已經啟動,對鴦掘摩羅的追捕,於是國王就領著軍隊出發,經過給孤獨園的時候,波斯匿王入園向佛陀請法。

波斯匿王白佛言:「我今國界有賊名鴦掘魔,極為兇暴,無有慈心於一切眾生,使國丘荒,人民流迸,皆由此賊,彼今取人殺之,以指為鬘,此是惡鬼,非為人也,我今欲誅伐此人。」

佛陀問大王:「大王,您這次率領大軍,又要去攻打哪一個國家呢?」
「世尊,我要去緝拿那一位殺人魔鴦掘摩羅。」

世尊告曰: 「若當大王見鴦掘魔信心堅固,出家學道者,王當奈之何?」
王白佛言: 「知復如何?但當承事供養,隨時禮拜,然復,世尊!彼是惡人,無毫釐之善,恆殺害,能有此心出家學道乎?終無此理。」

「大王,如果鴦掘魔羅,已經隨我出家成為比丘,你會對他怎麼樣呢?」
「世尊,那我只好像對其他比丘一樣,必須要對他禮敬供養,但是這個大惡人沒有絲毫的善念,怎麼可能會出家呢?」

是時,鴦掘魔去世尊不遠,結跏趺坐,正身正意,繫念在前。 爾時,世尊伸右手指示王曰:「此是賊鴦掘魔。」王聞此語,便懷恐怖,衣毛皆豎。

佛陀指著不遠樹下的鴦掘摩羅,告訴波斯匿王:「大王,那位就是鴦掘摩羅。」波斯匿王一聽到鴦掘摩羅的名號,當場昏倒。

等到波斯匿王醒來,佛陀告訴波斯匿王:「鴦掘摩羅之所以成為殺人魔,是他宿世的業障,就像大王您聽到鴦掘摩羅的名號就昏倒,這也不是第一次。」

「你在過去久遠劫前,凡是你遇到鴦掘摩羅,你都會昏倒,這是好幾世留下來的因緣。」佛陀就告訴波斯匿王:「鴦掘摩羅他現在,已經不再是可怕的殺人魔了。」

是時,王禮足已,在一面坐。 爾時,王問曰:「善樂此正法之中,勿有懈怠,修清淨梵行,得盡苦際,我當盡形壽供養衣被、飲食、床臥具、病瘦醫藥。」
波斯匿王冷靜下來之後,就去找鴦掘摩羅,要供養鴦掘摩羅衣服、飲食、臥具 湯藥等四事供養,然而鴦掘摩羅對波斯匿王說:「大王,我不缺什麼,我只要有三衣就足夠了。」

是時,王復白佛言:「不降者使降,不伏者使伏,甚奇!甚特!曾所不有,乃能降伏極惡之人,唯願大尊受命無窮,長養生民,蒙世尊恩,得免此難!」

波斯匿王非常的感動,跟佛陀說:「像鴦掘摩羅,這一種大魔王,竟然佛陀不費刀杖軍隊之工,就能夠降伏,讓鴦掘摩羅脫胎換骨,成為一個不貪不求的比丘。

爾時,鴦掘魔作阿練若,著五納衣,到時持鉢,家家乞食,周而復始,著補納弊壞之衣,極為麁醜,亦復露坐,不覆形體。是時,鴦掘魔在閑靜之處自修其行,⋯,時,鴦掘魔便成羅漢,六通清徹,無有塵垢,已成阿羅漢。

最了不起的還是佛陀,從此鴦掘摩羅,就過著乞食修行的生活,證得了阿羅漢的解脫果位。

是時,鴦掘魔城中乞食,諸男女大小見之,各各自相謂言:「此名鴦掘魔,殺害眾生不可稱計,今復在城中乞食。」

是時,城中人民各各以瓦石打者,或有以刀斫者,傷壞頭目,衣裳裂盡,流血污體,即出舍衛城至如來所。

有一次鴦掘摩羅進城乞食,被人認出他是過去的那一位殺人魔,村裡的人紛紛奔相走告,許多人都對他丟擲瓦塊、石頭,也有人拿刀追殺他。結果每一次鴦掘摩羅,都被打得頭破血流,身上的衣服也被砍爛了。

是時,世尊遙見鴦掘魔頭目傷破,流血污衣而來,見已,便作是說:「汝今忍之,所以然者?此罪乃應永劫受之。」

佛陀看了他每一次狼狽的回來,都會告訴他:「鴦掘摩羅,遇到別人打你,你要忍耐,因為你現在所受的,是過去所造的罪業的報應,總有一天大家會理解你的。」

有一次城門邊有一頭母象懷孕待產,卻遲遲無法順利生產,象的主人遠遠看到比丘走過來,立刻起身迎接,向比丘求救,希望比丘能夠協助大象順利生產。

世尊叫鴦掘摩羅去,他說:「你就這樣說,我鴦掘摩羅自從出家以來,持守不殺生戒,從來沒有過失過,迴向大象順利生產。」果然大象就順利的生產了。

大眾見到了這一幕之後,就開始相信鴦掘摩羅,是誠心誠意的修行,發自內心的恭敬這一位,曾經是殺人魔王的出家比丘。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沒有下定“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的決心,在無始的生死輪迴當中,聽著金剛經的真知灼見,卻沒有辦法落實在生活中,即使口中求著佛,耳朵聽著佛法,心裡卻沒有辦法實踐佛法,那麼我們還是沒有辦法,真正的見如來。

一切時中,一切處所,念念不愚,常行般若,即是一行三昧。

《六祖壇經》〈般若品第二〉
「善知識。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

《六祖壇經》〈定慧品第四〉
師示眾云:「善知識!一行三昧者,於一切處,行住坐臥,常行一直心是也。」

透過寫經來定心、靜心,讓自己的身心萬緣放下,遠離一切顛倒夢想,就是當下的這一念心,依著清淨的自性,如是行:一切時中,一切處所,念念不愚,常行般若,即是一行三昧。

今天的開示至此功德圓滿。阿彌陀佛。

今日與各位菩薩分享金剛經寫禪的第32堂課,阿彌陀佛。

(精彩回顧:金剛經寫禪的第31堂課


金剛經塔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金剛經大乘佛教的經書介紹
圓覺文教基金會: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國立台灣大學佛學數位圖書館:什麼是《金剛經》?
佛光山資訊中心: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金剛經之研究
全國宗教資訊網: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法界佛教總會: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淺釋
千佛山全球資訊網:金剛經第14講
國家教育研究院:金剛經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金剛經
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金剛經》根機之研究

金剛經寫禪的第32課
金剛經寫禪的第32課,《金剛經》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見輝法師開示

著作權由「金剛經塔-不可思議」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其他人正在看...
最新文章

希望大家能夠透過寫經,把自己的自性靈山的這一座佛塔建立起來。

啓發自己生命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