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寫禪的第31課,《金剛經》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見輝法師開示

金剛經寫禪的第31課
目錄

金剛經寫禪的第31課

諸位知識,諸位居士,這一支香我們繼續談,《金剛經》第二十五分〈化無所化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

「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降心離相,住心無住。

〈化無所化〉:化無所化,化而無化。

這一分名為〈化無所化〉,告訴我們在度化眾生的時候,要「化無所化,化而無化。」

「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發願度眾生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金剛經》〈大乘正宗分第三〉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金剛經一開始,須菩提問如來:「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的時候,佛陀回答:要發願度眾生。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所有的一切眾生,「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表示「降伏眾生」,「降伏其心」,其實就是同樣的一個過程。

降伏其心 – 離相發願度眾生

我們要如何調伏一切眾生?所有的眾生,都是因為「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才會產生這些眾生相,所以當我們面對一切的人事物,心裡有煩惱,沒辦法調伏的時候,就要發願超越它,叫做度。

煩惱因「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我執、法執而來

怎麼度?要滅了才能度。那怎麼滅呢?我們就要知道煩惱從哪裡來。煩惱是因為自己的我相、人相,等等的我執和法執而來的。

如果從金剛經的方法來講,直接了當把我們的菩提心,沒有我相的這個心,直接讓它發揮功能,透過發願,讓這個心產生最大的效益。發願廣度所有的眾生,就會超越眾生之相,這就是佛陀教須菩提降伏其心的方法。

離相度眾 – 「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

破四相、破“有我”的相執 –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

可是我們一般聽到度眾生,就會執著,嗯,對,我要度眾生,因此在這個反覆度化的過程中,佛陀在這一分有提醒須菩提,他說:你不可以說,如來有這個想法,「我當度眾生。」

《修行本起經卷上 現變品第一》
「夫人攀樹枝,便從右脇生墮地。行七步,舉手而言:『天上天下,唯我為尊。三界皆苦,吾當安之。』應時天地大動,三千大千剎土莫不大明。」

佛陀什麼時候有度眾生的想法呢?在經典裡面我們知道,佛陀剛出生的時候,向東西南北各行七步,一手指天 一手指地,他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人間皆苦,吾當安之。」所以佛陀一出生他就發了願:「人間皆苦,吾當安之。」我是要來度眾生的。

可是在這裡,佛陀跟須菩提說,你們不要認為,如來是有「我要度眾生」,這些眾生應當由我來度的這個念頭。為什麼?「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佛陀又講:若有眾生是如來可度,表示如來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如果佛陀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那就是眾生之相,佛陀就不是菩薩了。

所以一開始,佛陀跟須菩提講:「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

所以在這裡,佛陀就特別再提醒須菩提,你怎樣能夠真的度眾生呢?你要知道,其實眾生自性本自具足,那為什麼會有這些煩惱的眾生相呢?其實是因為大家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執著,因此要度眾生,要先從這四相的破除來入門。當我有了這種心,有了這種修行,就叫做降伏其心了。

可是佛陀又講:「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是不是表示佛陀有我?佛陀的我跟一般凡夫之人的我,是一樣的嗎?

佛陀破須菩提“無我”之相

• 從假入空 – 「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 佛陀的“我” – 法身真我
• 凡夫的“我” – 四大因緣假合,虛妄不實。

「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所以佛陀在這邊講:「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但是凡夫之人聽到這個名詞,就以為“佛陀的我”跟“凡夫的我”是一樣的。

事實上佛陀的“我”是法身真我,但是因應大眾的認識,要假名為我,並不是真實的有我;但是凡夫他以為這就是有我,因為你提到了我這個字,所以在這裡佛陀特別再談一次。

所有一切的萬法,就是因緣和合的假法,所以認識萬法,從假入空,知道因緣和合所生之法,是虛妄不實之法,所以這裡講:「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如果你不明白這個道理,你就以為有一個凡夫,有一個佛,有一個我,這樣的差別。
佛陀講,一般人他認為有我,所以從我上產生很多的追逐跟煩惱,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種種的苦惱由“我”而產生,如果沒有我,就自在了,就解脫了。

但是不只是如此,因為須菩提這種二乘之人,他知道無我,但是他執著了“無我”為實,因此還要再破除無我的執著。

常行中道 – 空有不二

所以佛陀又講,我這個字,「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我們既要破“有”又要破“空”,兩邊都不執著,就可以常行中道。

我們在度眾生的過程也是如此的,眾生要度嗎?要,用種種的方法來化度,但是度了眾生之後,又不執著眾生之相。

金剛經寫禪的第31課
金剛經寫禪的第31課,《金剛經》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見輝法師開示

化無所化,化而無化 – 契入實相

度眾生,就是讓眾生破除他的我相,放下他的執念。我們自己如果在度眾生的時候,也產生了「我度眾生」,那也是我相,也是執著,所以這一分叫做〈化無所化〉,就是度化眾生,而不執著度化之相,這樣才能夠真正契入實相之理。

但是凡夫他“以為有我”,所以就會在這一些,假的色聲香味觸法當中,產生了分別,產生了煩惱,所以在佛法裡面,所有的經典,都在解釋這件事,用各種方便、善巧、譬喻來說明。

曾經有一個人外出遠行,獨自夜宿在一間空房子,半夜突然就見到一隻鬼,肩扛著死人來到他的面前,他嚇了一跳,躲在屋邊的嘎嘎角,在觀察著這一切。

沒想到這隻鬼,把這一個死屍,剝開他的衣服,準備吞食這個死屍的時候,另外一隻鬼追過來,就罵著前面這個鬼,他說:這個死人是我的,你為什麼會揹來這裡?

前面的那一隻鬼就說,這是我的啊,我當然自己就揹來了。後面的鬼就很生氣,他說這個死人明明就是我揹來的,兩隻鬼各捉著這個死人的一隻手,拉過來拉過去。

前面那一隻鬼,突然就看到這一個旅人,他說這裡剛好有一個人,你可以問他,到底這個死人是誰揹來的。後面這隻鬼就問:死人是誰揹來的?
這個人就想,這兩隻鬼力氣都很大,我說實話會死,說謊話也會死,既然免不了都會死,為什麼要說謊呢?所以他就說,是前面那一隻鬼揹來的。

後面那隻鬼就很生氣,抓住這個人的手,用力拔出來丟到地上。前面這隻鬼,因為這個人幫了他說了真話,立刻就拔下死人的一隻手接上去。

另外一隻鬼就更生氣了,他就把他的左手也拔下來,前面這隻鬼,就把死人的左手拔下來,接到這個人手上。

接下來兩隻腳、頭、全身,你拔一下,我接一下,你拔一隻,我就接一隻,到最後,這個人的全身都變成死人了,這兩隻鬼就共同,把這個人的身體吃掉了之後,擦擦嘴就離開了。

留下這一個人他就在想:父母所生的身體,已經被這兩隻鬼吃掉了,我現在這個身體,全部都是那個死人的,到底我現在是誰呢,我現在有身體嗎,還是沒有身體?

如果有的話,明明就全部都是他的身體;如果沒有的話,那我現在明明就是有身體。

他就想來想去越來越迷惘,天一亮他就離開這個地方,回到自己的國家,正好見到比丘,馬上上去問法師們。

他說:各位師父,你有沒有看到我啊?所有的比丘就說:你是什麼人?他就回答:我也不知道我自己是不是人。於是他就把自己,昨天晚上遇到的這些事情,就告訴比丘們。

出家師父馬上就告訴他:其實你所了解的我,也不是真的我。我們的身體,本來就沒有一個實體,沒有一個實實在在的我存在,不過就是地、水、火、風等等的元素,四大和合而成。

可是因為我們從出生以來,就以為它是我的,我就是這個身體,身體就是我,所以就把假的當成是真的了。

我們過去是這樣的執著,現在是如此,未來理當如此,那你自己是如此,別人也是這樣想,所有的人都如此想的時候,這件事情就理所當然了。

可是是真的嗎?昨天被換掉、被吃掉的那一個身體,已經沒有了,現在的這一個,又是誰呢?這個人聽完了之後,當下悟到了無我的道理。

如果這個人不是遇到,這麼荒謬的情節,或許他還是繼續,用他自己既定的觀念繼續生活,一生又一生 一生又一生。他所遇到的這個事情,似乎是一個特殊事件,但是對我們來講,這兩隻鬼其實就是無常,黑白無常。

離相而不著 –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在佛法裡面也講無常煞鬼,所有我所認識的我,不論是我的心,或者是我的身,我的想法,我認為這個世界、這個家、這個人是我的,那也不過是你的妄執而已,因為我們想想看,一旦無常來臨,你有哪一個東西是帶得走的?

《佛說無常經》
「未曾有一事,不被無常吞。上至非想處,下至轉輪王,七寶鎮隨身,千子常圍遶。如其壽命盡,須臾不暫停,還漂死海中,隨緣受眾苦。」

如果是我的,那應該是可以掌控的,可是所有的人,上至非想非非想處天,「下至轉輪王,七寶鎮隨身,千子常圍繞,如其壽命盡,須臾不暫停。」

即使你是天底下最富有的富翁,或者是最美麗的女人,依然在無常面前,只能兩手空空的來,兩手空空的走,什麼都帶不走。請問:你所認為的,這是我的,又是誰呢?

所以凡夫之人,不明白這件事情,就在這個無常之法當中產生恐懼,所有的人害怕的就是無常,就是我要失去了。

菩薩他知道這個道理,他不煩惱這個事,但是菩薩他在度眾生的時候,沒有了我相,可是還會有眾生之相的這個“相”的執著。

所以佛陀講:你要真的了解實相的道理,你要連度眾生,這個相、這個念頭,你都要能夠放下,徹徹底底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貪著其事。所有的眾生,看不開的事情,看不透的事情,不論是名、利、財、色,通通都一個樣。

如滿禪師 – 一朵可以辨別鬼的形象的紅花

一有一個如滿禪師的一個朋友過世了,他就去為他的朋友誦經超度。一年之後,他在前往揚州的途中,卻遇到這位朋友。

如滿禪師很驚訝,他就問他說:你不是已經死了嗎,怎麼還在這個地方呢?這位王姓朋友告訴禪師說:噓!不要喧嚷,我們到山谷裡再說。

結果到了深山裡,這王姓朋友才說:禪師,坦白告訴你,我現在是鬼不是人。由於我過去在人間,沒有做什麼壞事,而且很有正義感,再加上你為我超度,所以閻羅王特別派給我,巡察鬼的差事。

喔,那麼你這個巡察鬼,都做什麼事呢?這個鬼說:人間如果有貪官污吏、奸商,我就把他們的罪行一一詳記下來,不管是燒殺擄掠,大斗小秤的所有的勾當,我都要一五一十地報告閻羅王。

這個朋友說完了,就從懷中掏出一朵紅色的鮮花,送給如滿禪師,感謝他昔日超度救拔的恩澤。禪師看了連忙婉拒說:我是個和尚,我要這朵花做什麼呢?鬼說:這朵花不同於一般的花,你拿在手上,就可以辨別誰是人、誰是鬼。

真的嗎?手中拿起這朵花,我又怎麼知道誰是人誰是鬼呢?鬼說:只要你拿著這朵花在街上走,如果是正人君子,瞧也不瞧花一眼;相反的,如果是鬼,他就會目不轉睛的盯著這朵花。

假使對方看了花就搔首弄姿,你就可以了解這是一個虛榮鬼;假如對方不但看花,而且還盯著拿花的人看個不停,那是一個好色鬼;如果看了花,又看看自己,就可以知道這是一個貪心鬼;如果看了花直搓雙手的,那絕對是一個佔便宜的鬼。

禪師和朋友互道珍重之後,手中就拿著花走在大街上,迎面來了一個人,昂首闊步地擦身而過,目不斜視,如如不動,不瞧花一眼,嗯,這是個正人君子。

再走幾步,遇到一位穿著入時,打扮得珠光寶氣的女子,一直往花兒瞧,唉呀,這個就是一個虛榮鬼。

走了一段路,迎面走來一個,衣冠楚楚的翩翩公子,不但看花,還死盯著禪師瞧,看完之後很失望的說:唉呀,怎麼是個老和尚 真可惜,嗯 原來是一個好色鬼。
繼續走了沒多久,看到一個人,一會兒看花,一會兒看看自己,喔,這是個貪心鬼。

如滿禪師拐個彎,一個人從老遠看到禪師的紅花,就一直搓著手看著花,啊!碰到一個佔便宜的鬼。

禪師看到這麼多人的反應,恍然大悟,原來這朵花有這麼深的含義,引發出這麼多的人的鬼心思。

禪師一邊走著走著,不久就回到了寺院門口,心裡想這朵花,不適合帶到寺廟裡面去,於是就把這一朵花,隨手往身後一丟。

一腳正要跨進寺廟的時候,聽到後面吵吵鬧鬧的,回頭一看,原來剛才在路上遇到的這些鬼,全部都跟來了 ,你搶我奪的,爭先恐後的搶著那朵,被丟棄在地上的紅花。

最後其中一隻鬼,終於搶到那朵花了,結果沒想到一看,哪裡是花呢,不過是一個死人骨頭。

眾生執著名、利、財、色,而造成業障。

《梁皇寶懺》卷四〈出地獄第二〉墮阿鼻地獄之惡業(因)
「若有眾生,殺父害母,罵辱六親。作是罪者,命終之時,銅狗張口,化十八車,狀如金車,寶蓋在上,一切火炎,化為玉女。」

《梁皇寶懺》裡面有一段記載:「若有眾生,殺父害母,罵辱六親」,有如此之罪,「命終之時,銅狗張口,化十八車。」

這罪人他不知道這個是地獄之車,他看到長得像金色的車,「狀如金車,寶蓋在上。」就是豪華的車子,這罪人看到,心生歡喜,就一直想要去坐在車上,而且車上所有的火焰,就化為美女,「化為玉女」,向罪人招手。

「罪人遙見,心生歡喜,我欲往中,我欲往中。風刀解身,寒急失聲,寧得好火。在車上坐,然火自爆,作是念已,即便命終。」

這罪人看到,心裡面很期待很嚮往,一直想:我要往那邊,我要去我要去。結果撲上去之後,坐在車上,這些玉女就化成火焰,罪人就燃火自爆,當下就命終。
「揮霍之間,已坐金車,顧瞻玉女,皆捉鐵斧,斬截其身。身下火起,如旋火輪。譬如壯士,屈伸臂頃,直墮阿鼻,大地獄中。從於上鬲,如旋火輪,至下鬲際。身遍鬲內,銅狗大吼,齧骨噆髓。獄卒羅剎,捉大鐵叉,叉頭令起,遍體火炎,滿阿鼻城。」

他看到的金車,是張牙裂嘴的銅狗撲殺著他,他看到這個玉女,全部都是夜叉抓著鐵斧,把他的身體剁得碎屍萬段。

如何離相 – 了知一切法都是唯心所現,虛妄不實,而不執著。

為什麼罪人會看到的是玉女呢?其實就是他的業障,但是如果你的心有正心、正念,「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知道這一切法都是唯心所現,一切法都是虛妄不實,你自然就不會被這些景象所誘惑,甚至於也不會被矇騙。

花花世界中,所有的色、聲、香、味、觸、法,我們費盡心思,用盡手段,努力去爭取來的榮華富貴,名、利、財、色,到頭來,不過就是像禪師的那一朵花,就像地獄來的玉女一樣,看起來很可愛,事實上卻是一場空花水月,虛假的假相。

可是凡夫之人,沒有這種直觀的智慧,成天追逐顛倒夢想,為此而造下一世又一世的輪迴之業。

離相、住心無住而度眾 – 離眾生相

《金剛經》〈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
「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所以在這個地方,佛陀就特別再提醒:「須菩提,於意云何?」須菩提,你在度眾生的時候,要知道:「眾生眾生者,如來說即非眾生。」

離相 – 離“無我”相,「實無有眾生得滅度者」

「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同樣的,「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那麼有這樣的觀念,你在度化眾生的時候,就真的能夠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的眾生。

所以這一分〈化無所化分〉,就是再把前面講:「降伏其心」,離相,離度眾生之相的道理,再深入的去推廣。

發心度眾生,就一定要離相,要以「實無有眾生得滅度者」的智慧來度眾生,你就真的能夠廣度一切眾生。

我們來寫經,只要我們一念虔誠之心,是發願的心,要廣度一切眾生,把寫經的這一念心,把寫經的這一份功德,迴向給所有一切眾生。

《金剛經》〈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不管你寫的作品,自己的評價,他人的評價如何,就會像《金剛經》裡面所說的:「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透過寫經的過程,漸漸的降伏其心,這是我們今天這一分〈化無所化〉殊勝之真義。

今天的開示至此功德圓滿。阿彌陀佛。

今日與各位菩薩分享金剛經寫禪的第31堂課,阿彌陀佛。

(精彩回顧:金剛經寫禪的第30堂課


金剛經塔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金剛經大乘佛教的經書介紹
圓覺文教基金會: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國立台灣大學佛學數位圖書館:什麼是《金剛經》?
佛光山資訊中心: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金剛經之研究
全國宗教資訊網: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法界佛教總會: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淺釋
千佛山全球資訊網:金剛經第14講
國家教育研究院:金剛經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金剛經
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金剛經》根機之研究

金剛經寫禪的第31課
金剛經寫禪的第31課,《金剛經》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見輝法師開示

著作權由「金剛經塔-不可思議」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其他人正在看...
最新文章

希望大家能夠透過寫經,把自己的自性靈山的這一座佛塔建立起來。

啓發自己生命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