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寫禪的第30課,《金剛經》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 見輝法師開示

金剛經寫禪的第30課
目錄

金剛經寫禪的第30課

諸位知識,諸位居士,這支香我們繼續談《金剛經》第二十四分〈福智無比分〉: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密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須彌山是世界的中心,出水有八萬四千由旬,入水有八萬四千由旬,這是這個世界中最高的山。

這個三千大千世界,就有一百億個小世界,每一個小世界,有一個須彌山王,那麼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就有一百億個須彌山王。

校量持福 – 有為功德跟無漏功德的比較

「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

這一分用須彌山王來譬喻,若有一個人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諸須彌山王那麼多的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珍珠等七寶堆積起來,像須彌山王那麼高、那麼多,乃至於三千大千世界中,一百億個須彌山王,這麼多的七寶拿來布施,所得到的福德,

若人以此般若波羅密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與受持、讀誦、研究金剛經的持經功德相比較,或許你覺得這樣的福德,已經無量無邊的多,但是佛陀說跟持經的功德相比較,是「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這是無法比較的。

有為法跟無為法的比較

再一次強調“悟”的重要性。

這個比較其實很簡單,就是有為法跟無為法的比較。
三千大千世界,須彌山王多的七寶布施,是有為功德;聽經聞法,契悟心性,為人演說般若妙智慧,這是無為、無漏的功德。有為的功德,再多都是有限的,遠遠不及無為法的功德。這一分再一次強調“悟”的重要性。

〈順治皇帝出家讚僧詩〉

「來時糊塗去時迷,空在人間走一回,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朧又是誰。」

〈順治皇帝出家讚僧詩〉講到:「來時糊塗去時迷,空在人間走一回,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朧又是誰。」

人來到這個世間,赤裸裸的來,離開世間,兩手空空而去。在這一生當中,我們以為自己得到了什麼,最後卻什麼都帶不走。究竟我們要求的是什麼?

龍樹菩薩「偷心」的故事

契悟覺性的珍貴

偉大的佛學家龍樹菩薩,他曾經全身赤裸的生活,僅有的家當就是一個缽,但他可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天才,他有無與倫比的才智,地位崇高的帝王、后妃,以及著名的哲學家,都是他的學生。

有一位王后非常崇敬他,當龍樹菩薩到該國時,她特地打造一個鑲滿鑽石的金缽,當龍樹菩薩到皇宮托缽乞食的時候,皇后對他說:「你要先答應我一件事情。」

龍樹菩薩問:「我全身光溜溜,只有一個缽,你想要什麼?」
皇后回答:「我只要一個缽,就這樣。」龍樹說:「可以,請拿去。」

皇后說:「還沒完,我會拿東西跟你交換,請接受我供養的缽。」
龍樹菩薩說:「沒問題,什麼樣的缽都行。」
於是龍樹菩薩接受這個皇后送的缽,一路走回自己駐足的破廟。

有個賊不敢相信自己眼前所見到的,一個全身赤裸又極為優美、莊嚴的人,托著一個金光閃閃的缽。他心想:「這個缽和這個裸男有什麼關係?他能夠保有金缽多久?總有人會拿走的,我又何嘗不可?」於是他一路尾隨著龍樹。

龍樹走進破廟,那是一間只剩下牆壁,沒有屋頂的寮房,整個廟都傾頹了,牆邊有一扇窗,那個賊就躲在窗外。他知道佛教的僧人,每天只吃一餐,於是想:等他吃飽後小睡時,就能下手了。這個時候最恰當,這破廟周圍,也沒有半個人影。

龍樹菩薩吃飽飯後,隨手把缽扔到賊所在的窗外。那個賊簡直無法相信,嚇得不知如何是好。怎麼會有這種人!吃飽了,就立刻把珍貴的缽給扔了,好像那是個毫無價值的東西,而且剛好就丟在我的面前。

於是他忍不住探頭問龍樹:「我可以進來問你嗎?」
龍樹菩薩說:「為了引你進來,我才把缽往外扔的。進來吧!那個缽是你的,別擔心,是我給你的,所以你不算小偷,那是給你的禮物。」

「我這個窮人一無所有,只有這個缽,我也知道無法保有它太久,因為我必須睡覺,所以有人會拿走。你已經不嫌麻煩,從首都一路跟到這裡,夏天的天氣很熱,請別拒絕我的禮物,收下吧!」

賊說:「你真是一個怪人,你不曉得這個缽很珍貴嗎?」
龍樹菩薩說:「自從領悟了覺性之後,其餘的都一文不值了。」
賊盯著龍樹說:「請你送我更珍貴的禮物吧!如何領悟連金缽都無法相比的覺性呢?」

龍樹說:「這個其實很簡單。」
賊說:「在這之前,讓我先介紹我自己,我是個有名的賊。」

龍樹說:「誰不是呢?別理那些無關緊要的事,每個人都是賊,因為人人都光溜溜的出生,然後從別人那裡,偷得各種東西。每個人都是賊,因此我才全身赤裸地過活。」

「不管你做什麼都沒有問題,只要記住,偷東西時,也要保持覺知、警覺、觀照,如果喪失觀照,那就別偷,只有這一個簡單的原則。」

賊說:「這太容易了,以後還能見到你嗎?」
龍樹說:「我會待在這裡兩週,這期間你都可以來,不過要先去嘗試我告訴你的方法。」

就這樣,賊嘗試了兩週,他發現,“保持覺知”是世界上最難的事情。無論他是在皇宮行竊,還是去別人家裡偷取金銀財寶,只要想偷東西的當下,他就會立刻失去覺知,不過他嚴格遵守對龍樹的承諾,所以最後什麼也沒有偷成。

時刻保持覺知,太難了。當他保持覺知時,心中偷竊的欲望就會消失。最後他兩手空空的去找龍樹說:「我的生活全被你攪亂了,所以我無法偷任何東西。」

龍樹說:「問題在你,不在我。你若想要重操舊業,就把覺知丟了吧。」
賊連忙擺手:「不,那些覺知的片刻很寶貴,我這輩子從沒有這麼自在、安詳、寧靜、喜樂,整個王國的財寶也比不上。」

賊哭著說:「現在我知道你說的話了,領悟覺性之後,其餘的都一文不值。我現在已經無法停止,覺知的練習,我已經嘗到一些甘露的滋味,我想你一定無時無刻,都沉浸在這喜悅自在的甘露中,你能收我為徒,讓我追隨你學習嗎?」

龍樹說:「我確實無時不刻都處在覺知中,當初你尾隨我時,我就已經收你做弟子了。那時你想偷的是那個金缽,但我想的是怎麼把你的心偷來,咱們的勾當竟然不謀而合。」

你的心在哪裡?你偷到了嗎?是否能夠領略到,“悟”到這念心,“時時保持覺知”這件事情,是如此的珍貴?珍貴到與保持覺知相比,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須彌山王的七寶,拿來布施所得到的福德,是如此地一文不值!

金剛經寫禪的第30課
金剛經寫禪的第30課,《金剛經》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 見輝法師開示

明白般若妙智慧無與倫比的價值

所以佛陀講:「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算數或者是譬喻,都沒有辦法形容,明白般若妙智慧無與倫比的價值。那麼我們今生,能夠聽聞佛陀的教法,是多麼的珍貴。

雪山童子為半偈而捨身命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四
「我住雪山,天帝釋為試我,變其身為羅剎,說過去佛所說半偈:『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在《大般涅槃經》裡,釋迦牟尼佛過去在因地修行的時候,曾經在雪山為雪山童子,由於釋迦牟尼佛發了勇猛精進之心,竟然驚動了帝釋天,帝釋天化身為羅剎鬼,來試驗雪山童子。

雪山童子求法,可是在那個時代沒有佛法。有一天他聽到一個聲音說:「離怖畏如來曾經說過,諸行無常,是生滅法。」說了一半,就停下來。

我於爾時聞半偈心生歡喜,四顧唯見羅剎,乃言:善哉大士,若能說餘半偈,吾終身為汝弟子。

雪山童子一聽,如雷貫耳。究竟是誰能夠說出,如此殊勝希有難得的法呢?結果一看,竟然是血盆大口的羅剎鬼。雪山童子聽到羅剎鬼能夠誦持佛偈,非常恭敬的向羅剎鬼請法。他問:「這個偈子說的很有道理,能否告訴我下半句呢?」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羅剎云,我今實飢,不能說,我即告曰,但汝說之,我當以身奉大士。羅剎於是說後半偈:『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羅剎鬼說:「這是離佈畏如來所說的偈子。只是我餓了很多天沒有吃東西,現在的我只想要吃肉,如果你想要知道下面的八個字,那麼就讓我吃飽吧!」雪山童子說:「只要你肯告訴我那八個字,我就將我的身體供養你。」

羅剎鬼見他為了求法,真的願意捨棄生命,便說出完整的偈語:「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我聞此偈已,於若石、若壁、若樹、若道,書寫此偈,即時昇高樹上,投身於地,爾時羅剎復帝釋形,接取吾身,依此功德,超越十二劫。」

雪山童子聽完之後,當下悟到究竟寂滅,便把這四句偈刻在樹上,刻在石頭上,希望後人看見偈頌,可以依此修行,也希望佛法可以永遠保存下來。

這十六個字刻完之後,便對羅剎鬼說:「現在你可以吃我了,我將信守承諾,以身體供養你。」

雪山童子爬上樹,閉上眼睛,準備跳下來讓羅剎鬼吃。當他從樹上縱身一跳,跳下來之後,發現自己並沒有葬身在羅剎鬼的肚子裡,反而完整無缺。

只見羅剎鬼變回帝釋天的樣子,合掌讚歎他:「善哉善哉,你的確是修道之人,不惜生命請求佛道,將來你一定會成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人的一生,從小到大,從生到死,都是無常。若能悟到無常的道理,發心修行,追求超越生死無常的真理,才是真的不虛此生,不虛此行。

薩陀波倫菩薩為法忘軀,善財童子為法忘軀,雪山童子為法忘軀,在在顯出佛法的無比珍貴。

子湖利蹤禪師 – 不知自心即為賊

《聯燈會要》卷第六
師一夜。於半夜時。在後架。叫云。賊賊。眾皆驚起。

唐朝的子湖利蹤禪師,有一天晚上,突然站在僧堂前大叫大嚷:「有賊!有賊!」驚動堂內正在睡夢中的大眾。

有一僧。被師搊住。云捉得也。捉得也。僧云不是。某甲。師云。是即是。只是儞不肯承當。

很快有一位青年學僧聞聲衝了出來。利蹤禪師立刻上前一把抓住他,大喊著:「抓到賊了!」學僧慌忙的解釋:「禪師,您弄錯了。我不是賊啊!是某甲。」

利蹤禪師聽了,仍然不肯放手,大聲說:「是就是,只是不肯承擔。只要你不懂自己的心,你就是賊。」

人生在世,來的時候,兩手空空的來。我們以為活著,就是不斷的追逐,不斷的累積,殊不知,這一切都是偷來的,只是我們不知道自己是賊,所以認賊為子。

船子和尚

「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

在唐朝有一位船子和尚,得法於藥山惟儼禪師,隱居於秀州華亭,在吳江邊畔終其一生作為擺渡人,泛著一尾輕舟,擺渡度日也度人,人稱船子和尚。

船子和尚曾經留下一首偈語:「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一個人都是垂釣者,千尺的絲綸從空中垂下,釣的是什麼?從水裡的魚的角度,看到的就是從千尺而下的絲綸,釣魚線掛著餌,種種的誘餌,無非就是誘拐魚兒上鉤。

平靜的湖泊盪起陣陣的漣漪,「一波才動萬波隨。」我們的心裡,有一絲絲的執念,就會一念接一念,萬波相隨。

枕上思量千條路,明日仍舊打豆腐。

空花水月的妄想,終究要面對現實。

過去有一個禪師在行腳的途中,掛單在一座客棧,半夜聽到隔壁,有一位賣豆腐的女子在唱著豆腐歌。她唱:「張豆腐,李豆腐,枕上思來千條路,明日依舊打豆腐。」

豆腐歌講:「張家賣豆腐,李家賣豆腐。」不管是張家豆腐還是李家豆腐,每天想著的,就是我一板一板的豆腐賣出去。有錢之後,自己去買豆子,買豆子來自己做豆腐,能夠降低成本,獲益更大。

賺到更多的錢,買一塊地,自己種豆子,擴展豆腐的事業。人手不夠,就要請人,人多了,要成立公司,要管理、要規劃,家大業大,無限的追逐,無限的擴張,最後在豆腐事業中,建立起自己的王國。

可是不管在「枕上思來千條路」,已經成為豆腐王國中的國王了,眼睛一睜開,明天的太陽一升起,依舊還是那幾板豆腐。

女子唱著豆腐歌,感嘆著人生的無奈。禪師聽完豆腐歌,體悟了所有的期待與計畫,無非就是空花水月的妄想,終究要面對現實。

如如不動

「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 ==> 「滿船空載月明歸。

了悟心性

船子和尚垂下了千尺絲綸,順著絲輪,垂下了名、利、財、色的餌,一波才動,萬波相隨,就是等著魚兒自動上鉤。如果夜深了,水寒了,魚兒不動了,那麼不管它有千波萬波,與卿何干啊!

所以「夜深水寒魚不食」,只要不上鉤,只要如如不動,只要不被誘惑,一切的境界,就是「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最終的結果看起來一無所獲,卻是收穫滿滿。收穫的是什麼「滿船空載月明歸。」

這念心猶如天上的月亮,整艘船空空如也,卻灑了滿船的月光,這真是千金不換的體悟啊!船子和尚的偈語,讓我們擺脫了做賊的悲哀,不再認賊為子,才能成為真正的佛子,載著滿船的明月,滿載而歸。

校量持福 – 有為功德跟無漏功德的比較

「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金剛經此段,以布施的福德與持經功德相較量,是「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可知我們能夠坐在這個地方,聽經聞法,能夠書寫、受持、讀誦,乃至於為人演說,都是無比的殊勝與無比的福報。大眾要善自護持,善自護念。

展轉獲勝【舉難勸修】

《佛說四十二章經》──第三十六章 展轉獲勝【舉難勸修】
「佛言:人離惡道,得為人難。既得為人,去女即男難。既得為男,六根完具難。六根既具,生中國難。既生中國,值佛世難。既值佛世,遇道者難。既得遇道,興信心難。既興信心,發菩提心難。既發菩提心,無修無證難。」

《佛說四十二章經》裡,「佛言:人離惡道,得為人難。既得為人,⋯,六根完具難。六根既具,值佛世難。既值佛世,遇道者難。既得遇道,興信心難。既興信心,發菩提心難。既發菩提心,無修無證難。」

講了輾轉獲勝的難,重重的難,顯發出值遇佛法,發菩提心,明白自心的珍貴。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盲龜值浮木,喻人身難得。

典故摘自《雜阿含經•卷十五》
「人身難得,猶如盲龜值浮木孔,其事甚難。」
「亦如大海上浮木,浮木上有一孔洞,盲龜伸頭,恰入孔洞,其機緣之數,固甚寥寥。」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佛經中說,得人身者,猶如大海中眼盲的烏龜,一百年浮出海面呼吸一次。大海中飄著一塊浮木,浮木的正中間,有一個破洞。

得人生的難得,猶如這個盲龜,在百年一次的浮上水面,正巧鑽進那一個孔洞,機率如此地渺茫,微乎其微。

人身難得

「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故昔釋迦佛說涅槃經,即謂迦葉言: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是故,若捨此人身,想再投生為人,則如高山頂上,胡亂垂線,而能正穿針孔。

佛陀曾經抓起地上一把土,告訴弟子說:「得人身者,如手中之土,失人身者,如大地之土。」

如此看來,「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都是無比的珍貴。得了人身,聞了佛法,又能夠發菩提心,還能夠實踐佛法,這真的是善根福德因緣。

「莫道修行容易得,皆因宿世種菩提。」

「莫道修行容易得,皆因宿世種菩提。」大眾的善根今已具足,就要善自護念,能夠受、持、讀、誦此經,乃至於為人演說,就是如此的價值。

發心護持佛法

今生遇到佛法,我們大眾一起來發心,將佛法流通,讓更多的人啟發善根,植遇福田,這才不枉費我們有這樣的福報。

聽聞了正法,還要推己及人,讓更多的人也能夠同霑法益,方能不辜負佛恩、師恩、三寶的恩德。

今天的開示至此功德圓滿。阿彌陀佛。

今日與各位菩薩分享金剛經寫禪的第30堂課,阿彌陀佛。

(精彩回顧:金剛經寫禪的第29堂課


金剛經塔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金剛經大乘佛教的經書介紹
圓覺文教基金會: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國立台灣大學佛學數位圖書館:什麼是《金剛經》?
佛光山資訊中心: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金剛經之研究
全國宗教資訊網: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法界佛教總會: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淺釋
千佛山全球資訊網:金剛經第14講
國家教育研究院:金剛經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金剛經
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金剛經》根機之研究

金剛經寫禪的第30課
金剛經寫禪的第30課,《金剛經》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 見輝法師開示

著作權由「金剛經塔-不可思議」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其他人正在看...
最新文章

希望大家能夠透過寫經,把自己的自性靈山的這一座佛塔建立起來。

啓發自己生命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