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寫禪的第4堂課.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第二分善現啟請分

金剛經寫禪的第4堂課
目錄

諸位知識 諸位居士 接下來我們要來講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第二分善現啟請分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這地方我們要講三個重點 第一是須菩提 第二是善男子善女人 第三是金剛經兩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長老須菩提 須菩提是佛陀解空第一的弟子 須菩提的名字翻譯為空生又翻成善現 因為他剛出生的時候 他們家的財寶突然之間就莫名其妙的消失 他的家裡面的僕人啊 非常緊張趕快去報告老爺 須菩提的爸爸去看了倉庫 果然不翼而飛 正在胡疑到底哪個地方遭了小偷 這個時候呢突然所有的財寶都又湧現 所以他的父親就知道 這是一個不平凡的小孩 他讓我們了解世間的這些寶物 都是空寂的都是虛妄的 所以又叫做解空第一 但是雖然是空 可是他並不是真的就消失一貧如洗 而是呢當我們不執著這些世間的名利富貴的時候呢 還是可以擅於運用 所以又叫做善現 有一次佛陀在結夏安居的時候 到天上去弘法 三個月過去了 佛陀要回到人間 大家都知道佛陀要回來 所以爭先恐後的想要去迎接佛陀 在這個時候呢須菩提正在山裡面的山洞長當中縫衣服 他也想要去見佛 但是呢 他就想啊見佛需先見法 法者諸法空意 他思維到了這個道理之後呢 他就沒有動身去見佛 而在山窟當中呢繼續在補衣服 然後呢就入了空性的三昧 就佛陀了回來之後啊 其中有一個比丘尼叫做蓮華色比丘尼 他想要第一個迎接佛陀 所以他就把自己呢打扮成轉輪聖王的樣子 他們知道呢 如果這個場合有當地的父母官 有王來了他就一定可以排在隊伍的最前方 所以蓮華色比丘尼啊 他打扮的這個轉輪聖王的樣子呢 所有的人都讓他到隊伍的最前方來見佛 蓮華色比丘尼很高興 見到佛陀就頂禮 佛陀就對著轉輪聖王講 我知道你是蓮華色 你以為你現在這個樣子 可以成為第一個接到我的人 一個頂禮於我的人呢 事實上啊 你不是第一個 真正的第一個見到我的人是須菩提 蓮華色比丘尼說須菩提他沒有來呀 好 佛陀就講啊 見佛需先見法 法則諸法空意 須菩提了解空性的道理 所以他第一個見到我了 這是須菩提的解脫第一的由來 如果我們了解萬法不離心的道理 我們的心能夠不執著契悟了空性 這個空又能夠生出妙有 就像這個財寶從地湧現 從空而現一樣 所以又稱為善現 這一分是善現啟請分 就是須菩提來請益佛法 所以我們在金剛經裡面會不斷的聽到佛陀在叫須菩提於意云何 為什麼一部在講般若智慧的經 不以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為當機眾 而以解空第一的須菩提會當機眾呢 這就是我們要了解的 一般人對金剛經有錯誤的觀念 他說這個金剛經講空 要小心不要讀金剛經 因為金剛經講的是空 講了之後呢 你如果執著於空 落了空 你什麼都沒有了 甚至於也有人會說 懷孕的時候不可以唸金剛經 這樣你的胎兒會被空掉 或者是做事業的人不可以讀金剛經 它會呢讓你的事業落空 甚至於呢 有人他說金剛經不可以讀 它是破壞淨土法門的 這些都是對於空啊這個字沒有正確的了解 才會落入如此的偏見 所以須菩提呢 他藉由解空第一的這個身份 來討論空的道理是非常適合的 長老須菩提要來請法 他的請法規規矩矩 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 所以佛陀是至高無上的聖者 我們要請法要用最恭敬的心 最恭敬的心呢 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 法向恭敬中求 我們如果有一種恭敬的心聽聞佛法 很容易跟佛法相應 你的內心對於自己來學習佛法 也產生一種尊敬的心恭敬的心 那自然而然呢 你的身心啊就會進入跟佛一樣的狀態 所以我們在寫經的時候 寫經之前我們要沐手 要焚香 要讓自己的身心保持專注清淨萬緣放下 手機關掉 你剛剛進教室之前的所有的事情都先放下 過去心不可得 等一下寫完經之後呢 要做什麼等一下再說 我們的心如果靜不下來 你先在寫之前 你先合掌恭敬的把自己等一下要寫的這一段內容默默的誦讀 思維一下 先別著急著要寫 當我們的心態準備好下筆如有神 一字一放光 須菩提在金剛經一開始就教我們要有一種恭敬之心來請示來聆聽開示 那就會得到了佛法當中非常大的受益 所以他一開始就開口 希有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他先讚歎佛陀 他說佛陀我們能夠遇到佛陀是非常稀有的 佛陀也是非常稀有的 我們有這種百千萬劫難遭遇的這種心情啊 你會很珍惜 遇到的佛陀是我們這一生最大的福報 因為如來是最善於護念 最善於付囑的護念佛所說的一切法 都是針對人的心 針對我們的念頭 他要一路呢 要保護著我們的心念 讓我們的心不要退失道心 讓我的心不要作繭自縛 那他也有常常會給我們任務 如果你自己的前路茫茫 你只管跟佛陀發願 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 佛陀就會付囑就會開功課開工作給你 所以我們自己啊 要相信佛陀是大智慧者 是我們的善知識 那自然而然啊 你在佛法當中的學習就會謹記在心 善現來祈請佛陀 他說世尊善男子善女人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云何應住 云何降伏其心 這裡談到善男子善女人 我們要知道這個善男子善女人的定義 這個善呢 什麼樣叫做善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人就稱為善男子善女人 可見這一部經什麼人才能夠聽得懂呢 就是要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須菩提在金剛經裡面也提出了非常重要的問題 發菩提心的善男子善女人 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發心有很多種不同的層次 如果你發的是想要讓自己身體健康事業順利 乃至於家庭圓滿 所有的人都長命百歲富貴年年 你現在的發心人天小善 人天小善至少得到現實的滿足無可厚非 你怎麼樣用功能呢 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你就可以得到人天的福報 如果你現在發心 覺得生死可怕 輪迴是無止境的痛苦 你希望能夠斷除六道輪迴的痛苦 要終止輪迴的心 所發的心叫做初離心 這是聲聞緣覺的發心 你來精進來聽經聞法 學習四諦的法門 十二因緣的觀察法 你就可以破除生死的迷思 這個是聲聞緣覺的發心 如果你發的心是不只是自己要得解脫 還希望所有的眾生 所有一切你有緣無緣的眾生 都能夠得到究竟的解脫 那這個叫做佛的發心 還沒有成佛叫做菩薩 功德圓滿了叫做等覺妙覺所以我們發菩提心呢 其實就是發希望能夠成無上正等正覺的心 這一部經是須菩提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善男子善女人請法的一部經 發菩提心 是發了一個要成佛的心 成佛這一條路上有非常多的考驗 也有挑戰 最終我們要能夠找到問題 以及克服解決的方法 你自然而然就能夠關關難過關關過 所以修行不要怕自己要問問題 我們的問題啊 要問到重點 它可以幫助我們啊四兩撥千金 所以須菩提他知道我們發了心要成佛的這種善男子善女人 他在生活中道業上會遇到什麼問題 所以他在代替我們來請法 代替我們來請問 禪宗的初祖達摩祖師在南北朝的時候來到地中國 遇到了梁武帝三言兩語話不投機 梁武帝非常不高興 達摩祖師也知道這不是他的因緣 也不是他要度化的人 於是一葦渡江北上到少林寺的後山靜坐 一坐九年 有一天有一個人在山洞口 天下大雪 但是他始終堅立不動 一個晚上過去了 雪已經埋過他的膝蓋 他還是如如不動 達摩祖師就問他 你久立雪中當求何事 這個人叫做神光 神光啊他就請法唯願和尚慈悲開甘露法門廣度群品 達摩祖師回答 諸佛無上妙道,曠劫精勤,難行能行,非忍而忍,豈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勞勤苦 他主要的就在講現在的人 真正真心想要求法 為法忘軀的實在是太少了 用這種小德小智輕心慢心如何能夠求的無上妙道呢 神光聽到師父這樣子的開示 馬上了就拿出了利刀斷臂求法 達摩大師知道他是法器 於是就說諸佛最初的求道為法忘形 汝今斷臂五前 求亦可在 達摩祖師他問慧可你可以求法 在這種時候慧可會問什麼問題 為了求取佛法 至於做到斷臂嗎 我們現在很難理解這個斷臂求法的精神 現在的人多疑多病 聽到斷臂求法的故事 就開始啊議論紛紛 他說這一定是誤傳 這是一種虛構的 甚至於這是一個神話 不管是什麼神話 或者是虛構的 只是彰顯出現代人求法的心就是輕心慢心沒有虔誠的心 如果有一個問題你沒有辦法解決 現在能夠在隻字片語當中 就解開生死的疑惑 你要拿什麼來交換 在佛法裡面講到求法的精神 捨身取命都在所不惜 佛陀在當雪山童子的時候 他也是為了一句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 寂滅為樂 這個偈語 而不惜以生命來交換這一句佛法 華嚴經裡面講到菩薩求法 如果有人說你跳火坑我給你佛法 菩薩馬上不需要思考直接就跳了火坑為了求取佛法 佛法的殊勝在於它可以解決我們生死輪迴的大問題 所謂千年暗室一燈即破 我們輪迴了千年萬年 這個心始終都在一片黑暗 今天聽聞了一句佛法 可以照破這個千年的暗室 我們要拿什麼來交換 我們要問什麼問題 所以達摩祖師啊對慧可大師求法的決心所感動 他問慧可你到底有什麼問題 慧可這時候只問了一句 我心未寧 乞師與安 我的心不管怎麼努力 始終都有一個不安 這個不安一直困擾的自己 希望大師給我安心的法門 我們每一個人在生命的追求當中 隱隱的都有一種不安 為什麼我們要求名求利追求總總的成就 為什麼我們要累積財富 為什麼我們要進入家庭 要養兒育女 要照顧身邊的愛人 乃至於我們要希望善待這個世間 有很多人他其實是為了尋求內心的一種安心 讓自己有安全感 所以他在財富上斤斤計較 他在感情上患得患失 他在社會地位上一朝天子一朝臣 看盡了世間的冷暖 所有的人都同樣面臨了不安 這個不安根本的來源 是我們對於生死這件事情沒有看清楚 沒有真正的大智慧去看透生命的事項 慧可大師啊 他修行修了很久 發現學了很多的佛法 博通三藏博通群經還是沒有辦法解決他自己心裡面最大的疑慮 所以他提出來我心未寧乞師與安 我們都知道達摩祖師他讓慧可找他的心 將心來與汝安 慧可要找這個心 這念心是真心還是妄心 楞嚴經裡面佛陀也叫阿難找他的心 你如果找不到心 就像發兵要討賊 擒賊要擒王 這個賊王啊 沒有找到 你的內心始終都被這所侵擾 就我們的心不安 是不是心被偷走了呢 我們的心不安是被什麼所困擾的呢 所以要找到自己的心 你才能夠找到安心之法 慧可以此而尋心 經過了很久慧可就說覓心了不可得 當他了解這心是了不可得的時候 達摩祖師就講與汝安心竟 當我的心找不到 表示你已經有了安心之法 這是什麼邏輯 我們在學習佛法的時候 要先認識自己的心 每天面對境界有歡喜心有煩惱心 各式各樣的喜怒哀樂到底他是真的還是假的 如果是真的 為什麼我的生氣我的快樂都不持久 那表示它是生是滅 如果它是假的那為什麼我們又會被它所迷惑 始終都被這個妄想心牽著鼻子走 每天就在照顧心情 照顧自己如猿猴一般到處東跑西跑的心猿意馬呢 所以我們要來修行 要來寫經呢 也是來尋找一個心的安定 須菩提在金剛經裡面就問了發菩提心的善男子善女人要如何降伏其心 這樣子的發心需要問兩個問題 這兩個問題就是扣緊了發菩提心之後 你會面臨的兩個功課 第一個就是慧可大師所遇到的 我的心都不安 我的心不安我要如何來安心 這就是第一個問題 叫做云何降伏其心 降伏其心是因為我的心不能夠安住 我的心應該安住在哪裡呢 好 所以這是兩個問題 這兩個問題如果找到正確的答案 那我們在生活中就是依照這兩個方向這兩個原則 這這兩個問題貫穿了整部金剛經 在金剛經後面呢 就反覆的來回答討論這兩個問題 所以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大眾要謹記在心 我的心應該安住在何處 應該如何安住 如果不能安住一定有不能安住的原因 那如何改降幅 如何來調整 達摩祖師問了慧可請他尋找他不安的那一念心 佛陀教導阿難尋心有了所謂的七處徵心 到最後呢 阿難覓心了不可得 不在內不在外 不在中間不在一個地方 也不是沒有 到底這是什麼 慧可大師他也是覓心了不可得 到底它是什麼 所以我們如果真的瞭解的心 你會發現啊 只是一個妄心的現象 竟然是妄 它是生滅的 它是依塵依著境而起的 塵深則深塵滅則滅 我們覺得有錢才會快樂 那沒有錢就肯定不快樂 我們現在要很舒服身體健康你才會快樂 那如果一旦不舒服身體不健康也勢必一定就不快樂 你期待別人要愛妳妳才會得到快樂 那如果沒有得到你想要的愛人 所以如果我們把快樂建立在這些失望的對象上 你勢必終極一生 你會承受這快樂是短暫的愛別離苦 乃至於求而不得的求不得苦啊 所以佛陀就來告訴須菩提 如何降伏其心 到了第三分大乘正宗分 開始佛陀就要依著這兩個問題 來一一的回答 反覆的討論 希望大眾我們學習到的這個法寶 我們要開始運用它 時間不多我們開始來寫經 先把我們的心合掌恭敬默念 讓自己的心啊 依靠在佛陀的教法當中 接下來一筆一畫把佛陀字句 都能夠如實的刻畫在我們的心中 我們一起來造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經塔 啟發我們的自信般若 今天的開示至此功德圓滿 阿彌陀佛

今日與各位菩薩分享的金剛經寫禪的第4堂課,阿彌陀佛。

(精彩回顧:金剛經寫禪的第3堂課

金剛經寫禪的第4堂課

金剛經塔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金剛經大乘佛教的經書介紹
圓覺文教基金會: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國立台灣大學佛學數位圖書館:什麼是《金剛經》?
佛光山資訊中心: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金剛經之研究
全國宗教資訊網: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法界佛教總會: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淺釋
千佛山全球資訊網:金剛經第14講
國家教育研究院:金剛經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金剛經
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金剛經》根機之研究

著作權由「金剛經塔-不可思議」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其他人正在看...
最新文章

希望大家能夠透過寫經,把自己的自性靈山的這一座佛塔建立起來。

啓發自己生命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