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寫禪的第11堂課, 無得無說分第七 見輝法師開示

金剛經寫禪的第11堂課
目錄

金剛經寫禪的第11堂課

諸位知識,諸位居士,金剛經寫禪的第11堂課我們繼續談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第七分〈無得無說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防疑示問(破我、法二執)

佛陀再一次問須菩提兩個問題:「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如理實見分第五〉: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這兩個問題是延續前面〈如理實見分〉的時候,佛陀爲大衆開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殊勝的道理。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破我執)

當一切的大衆能夠了解,一切法皆是虛妄之相,那麼「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正信希有分第六〉: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破法執)

乃至於到〈正信希有分〉的時候,佛陀就強調菩薩「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不論是法或者是非法,都不應該執取,因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所有佛陀的教法就像過河的船筏,過河的時候需要靠船筏以登彼岸;等到我們已經達到目的,達到彼岸的境界,我們應該要把船筏給放下。

我們不要執取法或者是非法,乃至於「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都要能夠看清楚,這一切法都是一個虛妄之相。

學佛最終目標

所以到這個地方,佛陀繼續再一次的強調:

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樣的境界嗎?(破我執)

如來有所說法嗎?(破法執)

這兩個就是學佛的人最終的目的與追求。

我問學佛不是就是想要成佛,我們學佛,不是就是要把佛陀的教法想清楚,修明白嗎?

什麼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什麼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們常常聽,但是實際上它的梵語翻譯過來,它有它對應的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定義

阿耨多羅無上的意思,三藐正等三菩提正覺,所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的意思,就是的意思。

如來有沒有成佛?這不是多此一舉的問題嗎?如來不成佛,沒有佛的這個境界,怎麼能夠叫如來?

這裡看起來是很矛盾的,其實它非常的重要,因爲我們常常在追求一個境界的過程,不知不覺就迷失最初的動機。

所以在這裡佛陀要再一次的提醒:「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乃至於連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樣清淨的一個境界,也是不可以執取的;

乃至於佛陀所說的一切究竟之法,清淨之法,也不可以執著佛陀有一個說法之相,否則我們就會產生錯誤的期待,跟錯誤的執取。

來意不誠的供養

過去在普陀山這個佛教的聖地,有很多的香客,每年都會來朝聖。有一天來了一對父子,這個父子遠從遙遠的地方,來到普陀山進香。

他爲了要表達他的虔誠,就去買了一對最大的蠟燭,希望能夠供養在大雄寶殿上。他千交代萬叮嚀,希望這個香燈師父,可以把他的蠟燭,放在最醒目的正中間,因爲他的蠟燭最大。

結果香燈師就在他面前,把蠟燭給供上佛龕,他看的很滿意,就離開了。離開一段時間之後,他就想,不知道現在這個蠟燭燃得如何,所以他就又繞回這個寺廟,想要看看他供養的蠟燭。

結果沒想到就看到他的蠟燭,竟然被後面蜂擁而至的其他人的蠟燭,全部都擠到邊邊,然後親眼就看到這個香燈師,把他的蠟燭給撤下來,放到後面。

他非常的生氣,他就找這個香燈師來理論,他說你怎麼可以,把我這麼虔誠的供養給拿下來?我千里迢迢來求菩薩,爲的就是能夠獻上或最高的敬意,你怎麼可以把我花的這麼大把的金錢,買到的蠟燭給放到地上去?

這樣你們這些做師父的,是不是很對不起我們,真的是太可惡,我再也不來了。所以拍拍屁股就離開,非常的憤憤不平。

沒想到走到回家的路上,他的小孩子,突然之間不明原因高燒不起,一下子一命嗚呼。這個人不但是拜菩薩沒有拜成功,還平白無故的失去他的小孩子。

他哭哭啼啼的,卻又無可奈何買一口棺材,就一邊哭一邊把他的小孩子推回家鄉。沒想到回到家鄉,在他們家的門口,遠遠的看到他的小朋友從裡面跑出來。

他嚇了一跳,他說:你怎麼回家了,你怎麼在家?這小朋友就講:爸爸,我就看你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找也找不到,結果有一個老伯伯,他就把我帶回家,你怎麼麼久都還沒有來,都沒有回來。

他的爸爸喜極而泣,他本來想說,這個小孩子就沒了,沒想到失而復得。可是棺材裡面裝的是誰?

結果他趕快就把這個棺材給打開,打開裡面,就看到他供養菩薩的那一對最大的蠟燭,就非常端正的,原封不動的擺在棺材裡面。這一對蠟燭上面,刻了八個大字:來意不誠,退回原處。

原來菩薩看到他對於蠟燭,起這麼大的執著心,就來告誡他:你今天來拜菩薩的目的是什麼,你最初的動機是什麼,到最後也忘記你最初的初心,而產生的煩惱,甚至於還詛咒,我再也不來拜菩薩。

的確我們的心,因爲在追求的過程,很容易就迷失自己的方向,所以到金剛經裡面,佛陀就問須菩提:你記不記得要隨時保持覺性,記不記得前面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道理?如果記得,那麼你一切的修行,就可以免除執著的危險。

須菩提當機裁答:無有定法

須菩提他就回答:「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我們當然要對佛陀的教法謹記在心,所以我們每次在讀經的時候,就要發願:願解如來真實義

我們今天能夠遇到佛法,希望能夠見聞受持,而且能夠解如來之意,這樣你才不枉費花這麼多的心思和時間,那麼多的精神在學習佛法。

我們一定要了解佛陀在說什麼,而且佛陀所說的教法,它是直指人心,一定對我們的修行有所幫助,也對我們的執著能夠如實的破除。

所以須菩提他就回答:如果我能夠依據佛陀前面所教導的,當然來到這個地方,佛陀的這兩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不會有這麼一個境界可得,因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沒有一個定法,叫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什麼意思?成佛,佛到底是什麼樣子?我們上次問過大家,佛是一個究竟圓滿的抉擇,但是什麼叫做佛,什麼叫做覺悟?

有沒有一個樣式,有沒有一個套路,有沒有一個模板叫做佛?佛陀所說的法,爲什麼有八萬四千法門?哪一個法才是最好的?

我們常常學了一個法,就執著一個法,我就覺得我自己喜歡唸佛,我就覺得唸佛最好,其他的法都不好;我喜歡打坐參禪,我就覺得參禪是最殊勝的,這念佛就不夠好。

我如果喜歡修密法,我們又覺得顯教好、密教好,就有這些分別有這些取捨。事實上,所有的法都是爲了要讓我們成佛,所有八萬四千法門都是一種方便。

所以須菩提他說:我如果了解真實佛陀講的:「若見諸相非相」的道理,那麼我來回答佛陀所說的這個道理,就是沒有一個定法,叫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沒有一個定法是如來可說。

金剛經寫禪的第11堂課
金剛經寫禪的第11堂課,《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第七分〈無得無說分〉 見輝法師開示

徵起釋成:破法執

須菩提爲了要解釋得更詳細,他就再進一步發揮,他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不可;非、非非法。」回應到上一分我們所談到的:「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

所以須菩提,他就再一次的回扣主題,不管是法或者是非法,我們都不要執取,因爲當我們有了一個定法來執著它,我們就失去真實的實相之理。

我們沒有辦法真正看清楚這個世間之相,世間的假相,世間的實相,我們都沒有辦法真實的理解它。

《維摩詰經》〈菩薩品第四〉

憶念我昔,住於靜室,時魔波旬,從萬二千天女,狀如帝釋,鼓樂絃歌,來詣我所。與其眷屬,稽首我足,合掌恭敬,於一面立。

無盡燈法門

《維摩詰經》裡面,有一段無盡燈的開示,就是持世菩薩曾經在靜坐的時候,遇到魔王來考驗。

我意謂是帝釋,而語之言:『善來憍尸迦!雖福應有,不當自恣。當觀五欲無常,以求善本,於身命財而修堅法。』

持世菩薩遇魔王考驗

魔王波旬帶著12000個天女,打扮成帝釋天的樣子,來禮拜持世菩薩。結果持世菩薩他以爲這個魔王是帝釋天,所以這時持世菩薩就跟魔王說:善來,憍尸迦

這個憍尸迦就是帝釋天的名字,所以持世菩薩就以爲帝釋天來頂禮他,所以就講,就為帝釋天開示:「雖福應有,不當自恣。」

就是你是有福報的天,但是你不能因此而滿足,你應該要怎樣?要破除你所得到的這些五欲之樂。

當觀五欲無常,以求善本,於身命財而修堅法。」就是要修布施來轉變自己現有的福報,成爲無上的功德。

即語我言:『正士!受是萬二千天女,可備掃灑。』

魔王就想奸計得逞,所以就趕快再對於持世菩薩獻殷勤。他跟持世菩薩說,他說:「正士!受是萬二千天女,可備掃灑。」

所以他在講,因爲你剛才跟我開示,開示說我應該要布施身、命財,來轉變我的生命,那麼我現在就要依教奉行,我要把這12000個天女,全部供養給師父,師父你要接受她,來爲你打掃,爲你做很多的工作,你要怎麼用她們都可以。

我言:『憍尸迦!無以此非法之物要我沙門釋子,此非我宜。』

但是持世菩薩,他是持戒之人,所以他拒絕這個魔王的供養,但是他不知道,他以爲是帝釋天對他有這樣的供養,就對帝釋天開示:「憍尸迦!無以此非法之物要我沙門釋子,此非我宜。」

非法:五欲之樂

我們修行人是持戒的,不近女色的,所以不適合得到這個法。這個是什麼?叫非法。非法之物指的是什麼?就是這個五欲之樂

這些美女都不是我們能用的,對我們來講,我們持戒是清淨的,所以這些天女她是非法的,是不如法的,是業障的,是染污的,是危險的。

持世菩薩正在拒絕,其實這個魔王,他想要利用持世菩薩的這種貪念,如果有貪念的話,剛好就用這個綵女天女來破壞他的道行。

所言未訖,時維摩詰來謂我言:『非帝釋也,是為魔來嬈固汝耳!』

即語魔言:『是諸女等,可以與我,如我應受。』

他沒有想到持世菩薩很有正念,他正在拒絕魔王,魔王還要想下一招的時候,維摩詰居士竟然就跑出來了。

維摩詰居士就看清楚,這其實是魔王打扮的,所以直接就來跟持世菩薩說:師父,你看錯啦,這個人他不是帝釋,他是魔王,他準備來嬈固你。沒關係,我來了,我來解決他。

所以維摩詰居士就跟魔王講,他說:沒關係,師父不要接受這一些綵女,你這些天女全部給我,我很喜歡,我都通通都可以接受,我剛好家裡也很需要。

魔即驚懼,念維摩詰:『將無惱我?』欲隱形去,而不能隱;盡其神力,亦不得去。

魔王就發現被識破,所以很緊張,他就想,這個維摩詰居士實在太厲害,他竟然知道我的把戲,竟然知道我準備要做什麼,我的鬼計糟糕被識破,維摩詰居士會不會對我怎麼樣?

結果就想要逃跑,沒想到他的神通竟然使不上力,想要隱形,沒有辦法隱形,使盡所有的力氣,也沒有辦法離開。

即聞空中聲曰:『波旬以女與之,乃可得去。』魔以畏故,俛仰而與。

魔王俛仰而與

這時候維摩詰居士,他就從空中告訴這個魔,他說:波旬你把這個女人留著,你就可以跑了。

你看不講義氣的波旬,爲了自身的安樂,所以就把他的12000個天女全部都給拋棄,自己就落跑,自己就俛仰而與。」

所以就心裡面很不高興,可是也沒辦法,只好把這些綵女通通都留在原地,自己趕快跑回魔宮去。

爾時,維摩詰語諸女言:『魔以汝等與我,今汝皆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隨所應而為說法,令發道意。

這些女人被拋棄了,她也沒有辦法,所以只能傻傻的看著這個維摩詰居士。維摩詰居士就開示這些女孩子,他說:這些美女,你的主人,把你們送給我了,但是我不把你們當女人,我把你們當成一個菩薩,你們應該要發現自己是可以修行的,你們應該要發菩提心。

這個美女們,這些天女們,就想到底什麼是菩提心?接下來維摩詰居士,就因應她們的需求來爲她們說法,讓大衆都發菩提心。

復言:『汝等已發道意,有法樂可以自娛,不應復樂五欲樂也。』天女即問:『何謂法樂?』

什麼是法樂

發了菩提心之後,維摩詰居士就進一步再開示:「汝等已發道意,有法樂可以自娛,不應復樂五欲樂也。」什麼叫做法樂

我們以前都是喜歡名利財色,色聲香味觸法,這是我們覺得最快樂的事情;現在我們聽了佛法之後,才知道原來還有一種快樂,叫做法樂。天女們馬上就問,什麼叫做法樂

答言:『樂常信佛,樂欲聽法,樂供養眾,樂離五欲;樂觀五陰如怨賊,樂觀四大如毒蛇,樂觀內入如空聚;樂隨護道意,樂饒益眾生,樂敬養師;樂廣行施,樂堅持戒,樂忍辱柔和,樂勤集善根,樂禪定不亂,樂離垢明慧;,是為菩薩法樂。』

這維摩詰居士就講:我們常常信佛、聽法,喜歡供養出家人,對於佛法僧很恭敬,對於自己現在所擁有的五藴色身,都能夠觀察得如實,知道這一些都可以破除,這都是虛假的,不要執著於我們現在的生命。

然後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哪裡?放在究竟之法,放在自己的發心,樂隨護道意,樂饒益眾生,樂敬養師」等等。

我們喜歡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把自己的生命花在修行,這個就是菩薩的法樂

於是波旬告諸女言:『我欲與汝俱還天宮。』諸女言:『以我等與此居士,有法樂,我等甚樂,不復樂五欲樂也。』

天女聽得很歡喜,結果到一半的時候,這個波旬就回來了。想一想還是很不甘心,所以就回來跟這些天女們就講:「我欲與汝俱還天宮。」我希望你們都可以跟我回去,回到我們過去的日子。

結果這些女人,這時候不想要回去,就跟波旬講:「以我等與此居士,有法樂,我等甚樂,不復樂五欲樂也。」

你已經把我們全部送給維摩詰居士,我們現在已經得到真的快樂,我已經不喜歡以前的快樂。

魔王說:怎麼可以這樣,現在不聽我的話,我拿你們沒辦法。沒關係,我去找維摩詰居士。

魔言:『居士,可捨此女?一切所有施於彼者,是為菩薩。』

他就去跟維摩詰居士講:「居士,可捨此女?一切所有施於彼者,是為菩薩。」

當菩薩的就要懂得布施,你看這個魔王,還真是蠻厲害的,他叫維摩詰居士要布施,要把這些女人布施給他,這樣才叫做菩薩。

維摩詰言:『我已捨矣!汝便將去,令一切眾生得法願具足。』

維摩詰居士當然就說好,反正我本來就不執著他們,我已捨矣!汝便將去,」你要就拿去吧,令一切眾生得法願具足。」

於是諸女問維摩詰:『我等云何,止於魔宮?』

其實菩薩本來就是要滿衆生願,既然你來求,我就全部給了,可是現在這些女人就不想回去,爲什麼?因爲她覺得那個地方是魔宮,我們要怎麼回去?我們現在已經是有佛法,我們應該要學習這個佛法,而不要回到過去的魔宮。

這些天女就很緊張,就問維摩詰居士,她說:居士,我們現在到底要怎麼回去,我們已經回不去了,現在魔王又一定要我們回去,我們怎麼辦?

維摩詰言:『諸姊!有法門名無盡燈,汝等當學。

無盡燈法門

維摩詰居士就告訴她:不要害怕,你們只要學的一個法門,你就可以把魔宮變成佛宮,這個法門叫做無盡燈法門,你們要好好的學。

無盡燈者,譬如一燈然百千燈,冥者皆明,明終不盡。

所謂的無盡燈:「譬如一燈然百千燈,冥者皆明,明終不盡。」

我們的心就像這一盞燈,這個燈點燃之後,你再用這一盞燈去點燃百千盞燈,百千盞燈燈燈相傳,所有黑暗的地方都會普照,這個光明始終不會有盡的一天,那麼這個就是無盡之燈。

所謂的無盡之燈,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智慧心,如果我們的智慧能夠現前,千年暗室一燈即破,這些天女聽到無盡燈的法門,就帶著這個法門回到魔宮。

我們想想看,哪個地方是魔宮?娑婆世界沒有一個地方是快樂的,是清淨的;但是如果我們的心裡有這一盞燈,我們帶著這盞燈,點燃點亮這一個世界的黑暗,讓每一個人的心中的這盞燈,都能夠點亮,那麼無盡燈就可以改造魔宮,改造娑婆世界。

一切唯心造

過去有一個禪師講:「一念心清淨,魔王殿;一念惡心生,魔王殿。」

原來佛在哪裡?佛就在我們的這一個清淨之心。有了清淨靜之心,魔殿就變成佛店;如果失去這個清淨之心,魔王就住在佛殿當中。

所以是魔還是佛,全部由這一念心來決定,而不是長得像佛就是佛,長得青面獠牙就是魔。

「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無有定法

我們從這裡面就可以知道,佛陀所說的法,不可、不可,因爲沒有一個定法,叫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沒有一個法如來可說。

「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 一切賢聖皆以無爲法而有差別

所以者何?須菩提就進一步再談所以者何。最重要的這一句話,叫做:「一切賢聖皆以無爲法而有差別。」

有為法:一切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別。

無為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這個世間分成有爲法無為法,我們一般都在有為法當中分別計較。《大乘起信論》裡面提到,所謂的有為法,就是「一切諸法依妄念而有差別」,產生男女、老小、美醜、貧富、貴賤等等這一些相對法,有這些差別法之後,就產生愛恨情仇、取捨分別。這是有為法

破除有為法的執念

我們一般看不清楚有為法,所以在《金剛經》裡面,佛陀就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來破除我們對於有為法的差別,有為法的分別,有為法的執念。現在我們了解這個道理之後,我們要契悟無為法。

賢位:以有漏智修善根者。

聖位:以無漏智正見證理者。

無為法:賢、聖法身現的層次

無為法有不同的層次,我們了解這個無為法,就有了所有賢聖的果位。賢位的修行人,是以有漏智修善根者,稱爲賢位的修行者。到了聖位,是以無漏智證見證理者,這個叫做聖位的修行人。

賢位跟聖位,其實它是同一個目標,只是我們有沒有親證真如

聲聞乘

位:五停心觀、別相念住、總相念住、煖、頂、忍、世第一位。

聖位:初果、二果、三果、四果。

聲聞乘七賢位

聲聞乘賢位,從五停心觀、別相念住、總相念住、煖、頂、忍、世第一,這個就是七賢位

聲聞乘聖位

到了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這已經破除我見,破除見惑之後,就叫做聖位

菩薩乘

位:十住、十行、十迴向

聖位:十地

菩薩乘賢、聖位:法身現的層次

到了菩薩乘也是有賢位的差別,賢位的差別跟聖位的差別,在於是不是能夠親證真如,所以十住、十行、十迴向,這是三賢位初地到十地、等覺、妙覺,這是聖位,悟到無爲法,悟到真如親證真如

就有一句話講:「無明分分破,法身分分現。」這個法身現的層次,就成就賢聖之別。這是我們今天所談到的內容。

一念心清淨,即使我們在娑婆世界,也能夠明燈高舉,成就無盡燈的法門。千人寫經百萬造塔,也希望大衆發心來造就百萬佛塔,百萬金剛塔,讓這個世界,可以在在處處,都有金剛經的流傳,都有金剛經塔的成就。

今天的開示至此功德圓滿,阿彌陀佛!金剛經寫禪的第11堂課。

今日與各位菩薩分享金剛經寫禪的第11堂課,阿彌陀佛。

(精彩回顧:金剛經寫禪的第10堂課


金剛經塔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金剛經大乘佛教的經書介紹
圓覺文教基金會: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國立台灣大學佛學數位圖書館:什麼是《金剛經》?
佛光山資訊中心: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金剛經之研究
全國宗教資訊網: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法界佛教總會: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淺釋
千佛山全球資訊網:金剛經第14講
國家教育研究院:金剛經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金剛經
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金剛經》根機之研究

金剛經塔不可思議
金剛經塔不可思議

著作權由「金剛經塔-不可思議」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其他人正在看...
最新文章

希望大家能夠透過寫經,把自己的自性靈山的這一座佛塔建立起來。

啓發自己生命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