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寫禪的第10堂課, 第六分〈正信希有分〉  見輝法師開示

金剛經寫禪的第10堂課
目錄

金剛經寫禪的第10堂課

諸位知識,諸位居士,這一堂課我們繼續談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第六分〈正信希有分〉。這一分的經文比較長,我們分成兩個段落來談。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正信希有分第六〉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

正信希有

這一分叫做〈正信希有分〉,延續前面發大願、立大行、證大果,菩薩修煉到這個地方,要生起一個殊勝的信心,正信是非常稀有的。佛陀就對須菩提談,能生信心的善男子、善女人,是實在是非常的稀有。

須菩提當機問信,輕疑眾生。

須菩提問佛陀:世尊,如果照您所說,從發大願、立大行、證大果,最後「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既要修行,又要不執著,又要發大願,又不能夠執著發大願,乃至於連佛都不能執著,那學佛不是什麼都沒有嗎,什麼都得不到嗎?

這個道理是否太玄,而且也太難做到?這些言說章句,大衆聽來,真的能生起信心嗎?須菩提替大衆擔憂。

如來答有:莫作是說

佛陀回答須菩提:「莫作是說。」佛先斬斷須菩提的疑惑,你不要這樣講,你輕視了衆生。

「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

如來的法運:正法、像法、末法

在這邊佛陀就講:「如來滅後,後五百歲。」這個地方,我們談到一個時間的觀念。「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是什麼?如來的法運總共一萬二千年,如來滅度以後,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

如來的法運:正法

正法時期,佛法跟如來在世的時候一樣興盛,沒有差別,叫做正法時期

如來的法運:像法

一千年後,佛法在世間還是很興盛,但是留下的是經相教法,相似的正法,而不是真正的正法,叫做像法

如來的法運:末法

兩千年後進入末法時期,末法不是法末了,而是人對於佛法的信心,對於修行的成就,已經到倒退的地步,人的根器變得低下變成沒落。

如來法運  年份  
0~500(正法)解脫堅固期定能了脫生死,得到解脫。
500~1000(正法)禪定堅固期成就禪定功德
1000~1500(像法)多聞堅固期佛法堅固
1500~2000(像法)塔寺堅固期沒有求智慧的善根,以修塔建寺修福報。
2000~到現在(末法)鬥諍堅固期佛弟子不和合而造口業。

如來的法運五個時期

再來把如來的法運,可以分成五個五百歲:第一解脫堅固期,第二禪定堅固期,第三多聞堅固期,第四塔寺堅固期,第五鬥爭堅固期。

解脫堅固期(正法)

第一個五百歲,就是如來滅後的第一個五百年,釋迦摩尼佛的弟子都能修證解脫,都能夠了生脫死,對佛的信心非常的堅固,叫做解脫堅固期

禪定堅固期(正法)

如來滅後的第二個五百歲,是禪定堅固期,佛弟子都能修如來的大定,也能夠成就禪定的功德。

多聞堅固期(像法)

正法時代一千年過去,進入像法時代,也就是第三個五百歲,叫做多聞堅固期。如來的弟子出了很多大法師、大論師,三藏十二部經研究得很透徹,能夠講經說法,做很多的註解。

塔寺堅固期(像法)

到了第四個時期,叫做塔寺堅固期。也就是像法時期的後半段,這個時候,各地都在修塔建寺,寺廟修的大修的多,到處都有建設,大衆用建塔建寺來修行。

鬥諍堅固期(末法)

到了第五個階段,叫做鬥諍堅固期。這第五個五百歲,到了末法時期的開頭,佛弟子應該是和合衆,但是到這個時候,山頭林立,互相鬥爭,甚至於有時候在法上意見也不同,所以分門別派,有非常多的論爭發生,這叫鬥諍堅固期。這個是第五個階段。

後五百歲

第五個階段過了之後,佛陀的教法基本上已經沒落式微了,這就是末法時期。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是哪一個時期?他在講的就是,這五個五百歲之後的末法時期。

佛法在三千年前開始弘傳,迄今已經三千多年,所以這五個階段的法運已經過去。接下來,就是進入金剛經所講的現在這個時代,叫做後五百歲,就是末法的九千年,最後五百歲,是指如來法運一萬二千年的最後的五百歲,還有佛法在,還有金剛經在流通。

金剛經寫禪的第10堂課
金剛經寫禪的第10堂課, 第六分《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正信希有分〉  見輝法師開示

善根深厚:若要對金剛經生起真實信心,必先持戒修福。

持戒 – 止惡修定,修福 – 生善攝慧。

即使到最後最後的五百年,佛法幾乎蕩然無存,只要衆生還能對於金剛經生起信心,這個信心,佛陀就講:像這樣的情況,在這麼糟糕的環境當中,在這個時候,只要還有持戒修福的佛弟子,對於金剛經的經文字句,能夠生起信心,以此爲實的話,佛陀就說:這樣的人,種的善根是相當深厚的。

顯示其德

這段經文,佛陀先讚歎在末法時代,到了最後五百歲,此人還能持戒修福,對於金剛經,「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樣高深的般若之理,能夠生起真實的信心,那麼這個人的善根,真的非常的深厚。

善根深厚因緣:已曾供養無量千萬佛所

佛陀講,深厚是來自於,不是只有親近一尊佛、兩尊佛,或者是三尊佛、四尊佛這樣的善根,而是無量千萬佛所,曾經親近、供養來種下來的善根,才能夠在這個時代,對於高深的般若之理生起真實信心。

就表示如果我們對於金剛經的道理,有那麼一點的信心、信受,生起一種信心,表示我們的善根,也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而是無量千萬佛所當中,已經曾是供養過,種下殊勝的善根因緣。

接下來佛陀就講

「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

一念淨信德:頓超深厚善根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能夠親近到一尊佛,成為佛的弟子,能夠親承供養,這是多麼殊勝的一件事情,更何況在這個時代,我們還能夠聽到金剛經的殊勝教法,我們還能夠對金剛經產生無比的信心,表示什麼?表示我們的這個善根,我們跟佛陀的緣分,不是只有一尊佛兩尊佛的緣分,而是無量千萬佛所,我們都已經結下殊勝的法緣,種下深厚的善根。

聼聞金剛經,增長善根福德。

當我們聼聞金剛經,這個福報就隨著我們過去的善根因緣,隨著這個經文,就能夠把自己過去的這個福報,再重新喚起,重新再讓它增長。

一念淨信德:頓超法門

所以佛陀講:「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就是光是聽聞到金剛經裡面的一句話,一章節的內容,乃至於一念生起清淨的信仰,須菩提,你要知道,如來都可以證明,這個人、這個眾生,他確定、肯定可以得到無量的福德。

正信希有

這是為什麼從古到今,祖師大德對金剛經是這麼的推崇備至,這麼的殊勝的道理,乃至於只有一念,你就能夠成就這麼殊勝的信心,這叫做正信希有。這是前面第一段。

接下來第二段就在講,爲什麼是非常殊勝的。

「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這一段是對於從前面第三分談到:「若菩薩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的經文,再做一個更深入的剖析。

不以心取四相

爲什麼佛陀說,能夠聽聞一句金剛經而生起殊勝的信心,那是非常難得的呢?因爲這個衆生確定是菩薩,因爲他相信「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的這個道理。

「乃至一念生淨信者」:不執著四相,才能生淨信之心。

爲什麼他這樣的這個相信,是殊勝的福報,殊勝的福德?這裡佛陀就講:因為這個眾生如果心取相的話,那麼就是執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心取相著四相

四相:我、人、眾生、壽者。

心取相可以分成兩個:一個是取法相(有),一個是取非法相(空)。所以這裡反覆的談,如果心取的是法相,也是著我、人、眾生、壽四相;如果取非法相,也是著我、人、眾生、壽者。

心取相著四相

不管是取法相也好,取非法相也好,甚至於到最後取空相也好,只要取相,不管是法或者是非法,它都還是我、人、眾生、壽者執著

三重四相:我執四相,法執四相,空執四相

破除三重四相,才能生淨信心。

我們真正要破執,就應該要把這個三重四相都清淨了。我們一般就講到,這個真的是執著,要不斷不斷的一層又一層的破除,要真正的若見諸相非相,要真正的破除一切的相,就不應取法,也不應取非法

結示淨信:「知我說法,如筏喻者。」

佛陀就做一個結論:「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這裡談到一個譬喻,佛陀的教法就像過河的船筏,過河的時候需要船筏,但是到了彼岸就不需要船河。

用船筏過煩惱河,渡生死海。

就像我們的生死煩惱,我們要度過生死煩惱,需要船筏,這船筏是佛陀的教法。我們有了佛陀的叫法,藉由這些法來幫助我們斷除煩惱,了脫生死。

「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等到我們到達涅槃的彼岸,這個法就不用,就像是這個船筏一樣,過河不需船。如果我們要達到寂滅涅槃的境界,對於法就不能產生執著,否則還是證不了實相。

最後佛陀做一個結論:「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每一個法門,都是要解決八萬四千種不同的煩惱。

「佛說一切法,爲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佛說一切法,爲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佛陀說的一切的教法,是爲了解決我們的煩惱,就像我們身體生病就要吃藥,吃藥的目的是爲了治病,如果病好了,這個藥也可以不用吃。

心無罣礙即不須服藥

可是一般人,他可能會覺得這個藥百吃無害,所以有病治病,沒病就當做保養,就當做健身。其實真正在修行的人,他會知道,真正如果你是健康的,你心無罣礙的,連藥都要放下。

《楞嚴經》卷二:「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當應看月。若復觀指以為月體,此人豈唯亡失月輪,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標指為明月故。」

標月之指

《楞嚴經》裡面談到標月之指的譬喻,佛陀所說的教法就像手指一樣,我們看不到月亮的時候,藉由指頭能夠指出月亮所在。

以手指月,指非月。

但是如果我們不知道,指頭的目的是爲了讓我們看到月亮,我們可能以爲指頭就是月亮,到最後我們就反而不只是看不清月亮,也錯認指頭。

佛陀的教法就像標月之指,我們如果執著,以爲這些方法是究竟,到最後我們就會被這個方法所綁住。

香嚴擊竹公案:一擊忘所知。

鄧州香嚴智閑禪師青州人也,厭俗辭親,觀方慕道。在百丈時性識聰敏,參禪不得。洎丈遷化,遂參溈山。

過去有一位香嚴智閑禪師,他每天都在精進用功的鑽研三藏十二部經,他的師父是百丈懷海禪師

師父要圓寂之前,香嚴智閑禪師問他的師父說:師父,你圓寂之後,我應當依止於誰?我的老師在何方?百丈禪師對他講:你去依止你的師兄溈山靈佑禪師

香嚴不服溈山靈佑禪師

香嚴心裡面想,這個師兄我認識他,以前在百丈禪師的坐下是做典座,一個煮飯的,能夠有多少的知識,學問夠嗎,修行夠嗎,他怎麼能夠當我的師父?可是師父已經指示我的因緣在他那裡,於是香嚴就來拜會溈山靈佑禪師。

香嚴向溈山靈佑禪師請法

禪師一見到他就說:大德,您來這裡要求什麼?我這裡什麼都沒有。香嚴雖然心裡覺得懷疑,可是還是非常有禮貌的向溈山靈佑禪師請法。他說:請您慈悲,因爲師父說我的因緣在您這裡,請您慈悲教授我佛法。

溈山靈佑禪師考香嚴禪師

溈山靈佑禪師就說:我這裡什麼都沒有,你要學什麼,你要求什麼?如果你真的想要得到什麼,我問你,但是前提是,你不可以用你所學到的三藏十二部經的內容,來回答我的問題,你要用你自己的體悟來回答我的問題。

山問:「我聞汝在百丈先師處問一答十,問十答百,此是汝聰明靈利意解識想生死根本,父母未生時試道一句看。」

如何是上座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

溈山靈佑禪師就問香嚴:三藏十二部經都不論,如何是上座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這句話問下去,香嚴突然之間沒有答案,心裡沒有主意。

畫餅不可充饑

讀書人的毛病,就是回去趕快去查資料,他的腦海當中,所有學到的三藏十二部經,沒有一句是這個問題,他要怎麼去解決它?

師被一問直得茫然,歸寮將平日看過底文字從頭要尋一句酬對竟不能得,乃自嘆曰:「畫餅不可充饑。」

讀書人的習慣,他就把這些知識,又拿出來研究一遍,想要找到一個類似的答案,結果研究了三天,還是找不到直接的答案。

每當他有找到相似的答案,他去回答的時候,溈山靈佑禪師始終說:這不是你的答案,這是佛陀的答案,這是三藏十二部經裡面,可以搜尋得到的答案,我要的是你自己的答案。

屢乞溈山說破,山曰:「我若說似汝,汝以後罵我去。我說底是我底,終不干汝事。」

最後香嚴禪師經過三天的研究之後,他非常的懊惱沮喪,他來找溈山禪師。他說:師兄我承認,我真的不知道答案,請師父您慈悲告訴我答案。溈山靈佑說:我的答案是我的答案,如果我告訴你答案,你將來會怨我的。

師遂將平昔所看文字燒卻。曰:「此生不學佛法也,且作個長行粥飯僧,免役心神。」乃泣辭溈山,直過南陽睹忠國師遺跡,遂憩止焉。

結果香嚴聽到師兄知道答案,竟然不願意告訴我答案,心裡面非常的生氣,非常難過,又很懊惱,又很著急,所以憤而把他所學到的這些教法,全部一把火給燒了。他發誓:從今之後我不再讀經,我要做一個每天吃飯過日子的粥飯僧。

離開溈山靈佑禪師四處遊歷,最後來到南陽慧忠國師的舊址。他過去在當國師之前,在山上住茅棚,香嚴智閑禪師就在這個茅棚這裡就住下來,每天從早到晚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再也不讀經。

但是我們知道,一個想要修行的人,他只要找不到答案,他的內心其實隨時都在找,隨時都在思考這件事情,隨時都在參就。

一日芟除草木,偶拋瓦礫擊竹作聲忽然省悟,遽歸沐浴焚香遙禮溈山,讚曰:「和尚大慈恩逾父母,當時若為我說破何有今日之事?」

結果經過三年之後,有一天當香嚴智閑禪師在墾土,掘地在除草的時候,他鋤到一片瓦片,順手把瓦片往後方一拋,瓦片正好擊中竹林當中的一顆竹子。

在瓦片擊中竹子,竹子的空心傳出一聲,喀的一聲的時候,在這個當下,突然香嚴智閑禪師就開悟了。這偉大的瞬間,這殊勝的音聲,頓時打破他三年以來的謎團。

當香嚴大徹大悟之後,他第一個動作,就是像溈山的方向遙拜三拜。拜完之後,他講一句話,從此以後,我再也不懷疑天下老和尚的舌頭。

乃有頌曰:「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處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諸方達道者,咸言上上機。」

香嚴悟到什麼,他爲什麼能夠悟呢?如果他不拋開他的知識,不拋開他的執著,不拋開他的依賴,他能不能夠有今天?

「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我們在修行的時候,有時候因爲我們還在過河,我們得到這一艘船,跳上這一艘法船,拼命的離開煩惱的河流,拼命的划向涅槃的彼岸。

但是在這個過程,因爲煩惱跟生死之流太危險,所以我們抓住這個法船緊緊的不放,乃至於到涅槃的彼岸,已經到岸,我們心還是存有餘悸,不敢放捨這艘船。

破除三重四相

這個時候佛陀他給我們勇氣,他教我們一定要相信:「法尚應舍,何況非法。」當我們真正的了解修行的意義,這時候我們會打破法執跟我執,打破法跟非法,因爲不管你在哪個地方,不管你在什麼環境,不管有佛沒有佛,只要有這一念心,你都可以契悟無上的實相妙用。

大珠慧法禪師公案:飢來吃飯睏來眠

古德講:「挑柴運米,都是神通妙用,」吃飯穿衣都是殊勝的究竟實相。以前有一個人問大修行人,他說:師父,請問大修行人開悟之後,如何修行?這個老和尚回答他:「飢來吃飯睏來眠。」

原來真正的修行就是隨緣,在因緣當中,在生活當中,隨時保持自己的心,就像我們現在誦經的時候專注,寫經的時候,不打妄想,不生無明。

等到放下這個筆,放下我們的經,還是用這一念無念、無住的清淨心,在生活中跟各式各樣的人打交道,應對進退,挑柴運米,吃飯穿衣都是神通妙用,這是最殊勝的般若之境。

金剛經行者

我們要回到自己的信心,自己的善根福德,今生能夠遇到金剛經,今生能夠受持讀誦金剛經,這是我們累生累世以來所修得的福報。

既然我們是有福報的人,我們要讓更多的人,能夠因爲我們的實行,我們的實踐金剛經,成爲一個有智慧的人,成爲一個可愛的人,而讓更多的人有這個因緣接觸到佛法,接觸到金剛般若的智慧妙用,這樣就不枉費我們是所謂的金剛經行者

希望大衆我們一起來發心,寫經造塔是爲了要照顧自己內心的靈山之塔,讓我們的生活多一分的禪味,讓我們的生命,成爲般若實踐的一段殊勝精彩的歷程。

今天的開示至此功德圓滿。

今日與各位菩薩分享的金剛經寫禪的第10堂課,阿彌陀佛。

(精彩回顧:金剛經寫禪的第9堂課


金剛經塔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金剛經大乘佛教的經書介紹
圓覺文教基金會: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國立台灣大學佛學數位圖書館:什麼是《金剛經》?
佛光山資訊中心: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金剛經之研究
全國宗教資訊網: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法界佛教總會: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淺釋
千佛山全球資訊網:金剛經第14講
國家教育研究院:金剛經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金剛經
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金剛經》根機之研究

金剛經塔不可思議
金剛經寫禪的第10堂課

著作權由「金剛經塔-不可思議」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其他人正在看...
最新文章

希望大家能夠透過寫經,把自己的自性靈山的這一座佛塔建立起來。

啓發自己生命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