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寫禪的第26課,《金剛經》離色離相分第二十 見輝法師開示

金剛經寫禪的第26堂課
目錄

金剛經寫禪的第26課

諸位知識,諸位居士,這支香-金剛經寫禪的第26課,我們繼續談金剛經》第二十分〈離色離相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佛陀度化嘉娜帕達卡婭妮公主,色身無常的故事。

佛陀的姨母有一位女兒,叫做嘉娜帕達卡婭妮公主,這位公主長得美麗非凡,舉世無雙。有一天公主暗自思量,我的兄長雖然可以成爲轉輪聖王,卻放棄世間的榮耀出家修行,最終成為聖者釋迦牟尼佛

他的兒子羅睺羅和很多王子,也都先後出家,我的母親也已經成爲比丘尼,現在只剩下我一個人。

如此思量之後,卡婭妮公主就自己發心想要出家,可是每當她有這種出離心的時候,她看到鏡子中,美麗非凡的自己,卻又捨不得,如此的美貌剃了光頭,穿著袈裟,從此不再享有世間的美麗的外表,心裡面有非常捨不得,又打消出家的念頭。

佛陀知道卡婭妮公主,是很有善根可以出家,卻又常常眷戀自己的美貌。有一天,佛陀就運用神通,化現一位年僅十六歲,卻極其美麗的女子,坐在卡婭妮公主的身邊,也只有卡婭妮公主,才看得見這位女子。

當卡婭妮看見這位女子時,發現自己與她的美貌相比,就像是一隻又老又醜的烏鴉,坐在美麗的白天鵝旁邊。

她非常喜歡這位女子,想要與她說話,這位女子也很親切,兩個人攀談起來。談著談著,這女子就說:我有點疲憊,我可以躺在你的腿上休息一下嗎?

卡婭妮公主在這位女子睡覺的時候,不斷的欣賞她的相貌,在她注視這位女子的相貌時,卻驚訝的發現,女子已經變成二十歲的女子了。

每當她再注視之時,女子都會一點一點的變老,變成成熟的女子,變成中年的婦女
變成高齡婦女,短短的時間,就變成老邁不堪的老太婆。

漂亮的臉蛋布滿皺紋、雞皮鶴髮,在一瞬間,他就看到,從年輕到老年的變化,目睹這個女子死亡、全身浮腫、流膿、無數的蛆蟲,從身體裡面不斷的冒出來,最後女子變成一堆白骨。

卡婭妮公主還來不及驚訝,就已經看到,一個女子從生到死的過程。這個時候她才突然驚覺,原來這是佛陀對他的慈悲度化,也體悟到再美好的色身,再美好的相貌,終歸壞散的無常的道理,於是便萬緣放下,隨佛出家。出家之後,精進修道,很快就證得阿羅漢果。

凡夫的五欲色身,是無常敗壞之身,雖然我們能夠認識這件事情,但是大部分的人,都還是執著於自己的年輕貌美,想要追求青春永駐。

  • 見佛無住
  • 見身無住 – 具足色身是報身佛總相
  • 如來色身與凡夫色身的差別 – 累劫積功累德而來

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在這裡佛陀就問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如來的色身,不像凡夫有漏之身,如來的色身,是莊嚴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之身,是累劫修行,積功累德功德之身

《楞嚴經》卷一

阿難白佛:「我見如來三十二相,勝妙殊絕,形體映徹,猶如琉璃。常自思惟:此相非是欲愛所生。何以故?欲氣粗濁,腥臊交遘,膿血雜亂,不能發生,勝淨妙明,紫金光聚。」

《楞嚴經》裡,阿難講到凡夫眾生,是「腥臊交遘」,不能發生如佛陀的色身一樣的,「勝淨妙明,紫金光聚。」可見如來的身,和凡夫的身是天差地別。

見身無住

但是在這裡,佛陀說:縱使是如來的功德之身,圓滿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美妙之身,依然不能夠著相,不能夠執著。要知道,對於色身的執著,會障礙我們契悟如來法身。

色身是因緣生法,無有自性,當體即空

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須菩提回答:「世尊!如來不應以色身見。」不能用色身來見如來。為什麼?因為「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這個色身是一個,在前面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現在看到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報身,即是空性,無有自性,當體即空,所以即非具足色身

即空即假即中三諦圓融

當我們明白空性的道理,這才是真的名為「具足色身」。簡單來說,就是即空即假即中三諦圓融的道理,在《金剛經》裡,不斷反覆的開導。

見相無住 – 具足諸相是報身佛別相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再進一步,佛陀又再說:「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須菩提回答,不只是色身,乃至於諸相,也不應以具足諸相見。」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包括色身之相,包括所有一切萬法之相。凡夫眾生執著的相,是色、聲、香、味、觸、法五欲六塵之相

雪峰禪師與玄機比丘尼的禪機公案 – 袈裟拖地寸絲不掛

巧辯不是禪,離相方證悟。

《五燈會元》卷二《溫州淨居玄機》

溫州淨居尼玄機,唐景雲中得度,習定於大日山石窟中。一日忽念曰:「法性湛然,本無去住,厭喧趨寂,豈為達道。」乃往參雪峰。

唐朝有一位比丘尼叫做玄機,長年習定於大日山的石窟之中。一日突然悟到:「法性湛然,本無去住,厭喧趨寂,豈為達道。」於是決定去參訪雪峰禪師

峰問:「什處來?」曰:「大日山來。」

峰曰:「日出也未?」師曰:「若出則溶卻雪峰。」

雪峰禪師見到她,就問:「什麼處來?」玄機比丘尼:「大日山來。」

雪峰禪師:「日出了沒?」玄機師回答:「若日出則溶卻雪峰。」

峰曰:「汝名什麼?」曰:「玄機。」

雪峰繼續問:「汝名什麼?」妳叫什麼名字?玄機回答:「玄機。」

雪峰禪師的禪機:「日織多少?」

峰曰:「日織多少?」師曰:「寸絲不掛。」遂禮拜。

雪峰給了一個禪機:「日織多少?」既然名字叫做玄機玄機又是織布機的意思,所以雪峰禪師話中有話,就問他一日能織多少布呢?意思就是,你已經參悟到幾分了呢?

玄機回答:「寸絲不掛。」意思就是他已經到了了無罣礙,對一切的萬物,一絲一毫都無所牽掛。玄機說完,便禮拜雪峰禪師,頂禮離開。

金剛經寫禪的第26課
金剛經寫禪的第26課,《金剛經》離色離相分第二十 見輝法師開示

巧辯不是禪,離相方證悟。

退,才行三五步。峰召曰:「袈裟角拖地也。」師回首。峰曰:「太好寸絲不掛。」

才走三五,雪峰突然說:「袈裟的角拖地了。」玄機一聽,馬上回頭看她的袈裟,雪峰馬上說:「好個寸絲不掛。」你真的一點都無所罣礙了嗎?才說你的袈裟著地,袈裟拖到地,你就這麼的在意,你是真的一絲不掛了嗎?

廣欽老和尚說:只要還貪戀娑婆世界的一根草,就一定還會再來輪迴,有一些些就還有一些些。

凡夫眾生執著的相,不外乎是色、聲、香、味、觸、法五欲六塵之相。修行人已經摒除五欲六塵,不執著有為法之相,但是卻容易對於諸法空相產生執取。

所以連空相都不執著,才是真正的契悟諸法實相之理。

聲聞人沉空滯寂,焦芽敗種,不發菩提心。

佛陀常常呵斥聲聞人:沉空滯寂,焦芽敗種,不發菩提心,就是對於這個空相法執未除,還是不得自在。

離相方證悟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所以在這邊,我們就談到諸相,連對於都要正確的了知。須菩提:「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一般凡夫的著相是不勝枚舉,修學《金剛經》的修行人,不只是對於粗的五欲六塵能夠看破,能夠覺察到自己的執念,慢慢的破除,甚至於連諸法空相,都能夠徹底的了知。

黃檗禮佛 無所求

《五燈會元》卷第四 (洪州黃檗希運禪師)

師在鹽官殿上禮佛次 ,時唐宣宗為沙彌,問曰:『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長老禮拜,當何所求?』

唐朝宣宗皇帝年少時很聰明,喜歡結跏跌坐。在武宗即位之後,因為宮廷中的鬥爭,所以他就潛遁到,香嚴智閑禪師的寺廟中作為沙彌,後來就到鹽官禪師之處做書記。那個時候,黃檗希運禪師擔任寺院的首座和尚。

有一天,黃檗正在大殿禮佛,沙彌見到就問:「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用禮何為?」

大師你不是不執著嗎?不執著佛,不執著法,不執著僧,為什麼還要禮佛呢?是不是表示你心中還是有所求?

師曰:『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常禮如是事。』

黃檗希運禪師聽到他的問話,當下賞他一巴掌,回答:「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常禮如是事。」

彌曰:『用禮何為?』師便掌。彌曰:『太麤生!』

沙彌就問:「用禮何為?」既然已經不求了,何必需要禮佛!黃檗又再賞他一巴掌,沙彌忿忿然說:「太麤生!就是你太粗魯了。

師曰:『這裏是甚麼所在?說麤說細。』隨後又掌。

黃檗禪師又賞他一巴掌,就說:「這裏是甚麼所在?說麤說細。」可惜沙彌他還不能會意。

金剛經寫禪的第26課
金剛經寫禪的第26課

實際理地一法不立,佛事門中不捨一法。」

不執著一切法,不表示我們不行一切法,悟到諸法空相之力是不著相,但是我們還是要在日常生活當中,運用自在,該做什麼就要做什麼,應對進退,都要能夠如禮如法

所以我們說,悟到心的人不執著,不表示你要離經叛道。有很多人為了表示自己的不執著,結果任意妄為,自己說我是不拘禮法,變成沒有禮貌,也變成目中無人。

自在跟自大,常常是一念之間。既然我們是不執著,為什麼不能夠不執著,不執著呢?表示我們對於不執著,也產生執著。

實際理地一法不立,佛事門中不捨一法。」

契悟空性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什麼都能夠適當的做,中道的做,所以實際理地不立一法,一法不立。意思就是什麼都不執著,沒有分別,沒有粗、沒有細,沒有好、沒有壞,但是「佛寺門中不捨一法」。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行菩薩道要能夠應眾生機,第一件事情,我沒有我相、沒有人相、沒有眾生相、壽者相

觀世音菩薩「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

就像觀世音菩薩,他是男還是女呢?觀世音菩薩沒有執相,所以他非男非女,可是因為慈悲要度化眾生,所以「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

應當要現女子身,可以讓對方得度,他就現女子之身;應當現男子之身得度,他就現男子之身;應當現乞丐身得度的因緣,他就會現乞丐之身;應該現宰官之身得度的因緣,他就現宰官之身,這個才是真的自在。

諸法空相 離相無相不現

離相,但是無相不現,不執著某一種相,可是他卻能夠千變萬化。同樣的,我們的心不執著具足諸相,才是真正具足諸相,所以這個是在《金剛經》裡面,讓我們能夠真的了解,諸法空相的真實之意。

從假入空 實相無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實相無相無不相。怎麼修呢?凡夫對一切的世間,沒有正確的理解,所以很容易著相,因此一開始,我們先破一切的假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了解這個道理,就從假入空,依空觀而破除對於假相的執著。

從空出假 實相無不相人在哪裡心在哪裡

但是在空當中,既然不執著,我們就回到娑婆,回到生活中,應對、進退、灑掃,在不同的對象,不同的場合當中,鍛鍊自己的不執著的心,能不能夠適當的安住在每一個當下,人在哪裡心在哪裡,在每一個當下,都盡心盡力,這是從空出假

五塵為佛事,運用緣起而不住緣起。

菩薩在五濁惡世,在紅塵當中,以五塵佛事,不管是色、聲、香、味、觸,都能夠展現最莊嚴、最殊勝的因緣,所以可以創造很多的緣起,運用緣起而不住緣起。

不住、不住,而回歸到中道第一義諦的這一念心。

就像我們這個《金剛經》的寫經的課程,雖然我們不要執著相,但是還是用心的寫好每一幅、每一筆、每一劃,寫好每一幅金剛經塔、每一字、每一句。每一筆、每一畫,都用最虔誠專注的心來書寫。

當我們能夠盡心盡力的,完成這一幅經塔,又知道這一切都是自己的發心,也是自己的本分,所以最後不住、不住,而回歸到中道第一義諦的這一念心。所以寫經,是藉寫經來練心,寫了這幅作品,代表的是我們的心。

遍一切處迴向

我們最後用自己寫經的一段生命過程,來供養一切的眾生,所以把功德,把這些用功的這一段因緣,殊勝的功德效應又迴向,迴向給一切眾生,希望自己一點一滴的虔誠供養,能夠轉化世間眾生的無明黑暗,那麼我們的這個發心,就會像虛空一般遍一切處

離色離相,是名具足。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所以這個地方就在講,如果我們能夠了解,「諸相具足,即非具足」的道理,那麼就真的了解「諸相具足」的道理。

金剛經寫禪的第26堂課
金剛經寫禪的第26課

離色 – 離具足色身。

離相 – 離一切相

這是這一分,叫〈離色離相分〉離色,指的是離色身離具足色身離相,就是不只是離色身,連一切相都離。重點就在於這個字。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陶淵明《飲酒·其五的無我之境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怎麼呢?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就說到真正的離,不是身體的離,而是心理不執著

《圓覺經》〈普賢菩薩章〉

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圓覺經》〈普賢菩薩章〉講到:「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要能夠遠離,首先就要先從這個字入手。

之一字,眾妙之門。」

荷澤神會禪師曾經講過:「之一字,眾妙之門。」這個,就是我們的靈明妙覺,就是我們能知之心,善用這個知,就能夠很好的遠離這一切的執著。

禪和子閉關公案 – 可以心靜如水,但不要心如止水。

第一階段 – 心如止水死水不藏龍

過去有一個禪和子非常精進,用功四處參學行腳。有一天遇到一個老婆婆,這老婆婆是一位開悟的修行人,老婆婆看到這個行腳僧,就知道這個師父希望能夠閉關,並供養護持這位師父閉關三年。三年期間,老婆婆讓她的孫女每天送飯。

三年很快就過去了,明天師父就要出關了,老婆婆喚來孫女,叫她明天迎接師父的時候,如此這般,看看師父有什麼反應。

隔天孫女就去迎接師父,打扮得香噴噴,穿得花枝招展。師父出關的那一剎那,黃花大閨女就向前,把師父給抱了滿懷,問師父:「快說快說。」

  • 《葛藤集》枯木倚寒崖,三冬無暖氣。」

這一位師父道行很高,修得不為所動。只見師父回答:「枯木倚寒崖,三冬無暖氣。」言下之意,就是你如何的花枝招展,都與我無關,你就像一根乾枯的木頭,依靠在三年都是寒冬的壁崖,一點都不會擦槍走火。

對一般人來講,這位師父的定功是非常了得,美色在前,不為所動。但是當黃花大閨女禀告婆婆,婆婆嘆了一口氣說道:「供養了三年,卻只供養到一根枯乾的木頭。」

師父知道自己的功夫還不到家,繼續行腳。

過了一段時間,老婆婆又遇到師父,看到師父還在行腳,他便再護持師父閉關三年,這次依然還是黃花大閨女,每天送飯給師父。

  • 第二階段 – 知心靜如水

三年期滿,黃花大閨女,依然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漂漂亮亮的去迎接師父。師父一出關,黃花大閨女往前一抱師父,跟師父說:「快說快說。」

這次師父的回答不同於已往,只見師父緩緩的的看著黃花大閨女,跟他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要給你婆婆知喔。」

老婆婆一聽到師父的這個回答,她非常滿意的點頭稱道:「老漢徹已,修到家了。」

過去三年的師父,修行心如止水,只可惜死水不藏龍。現在師父已經掌握能知能覺的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黃花大閨女抱著師父的當下,的確只有你知我知,沒有來抱的婆婆,她永遠不得而知。

修行這條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只有自己能夠承擔,自己當前的這一念覺知。當我們明明白白的在每一個當下,都清清楚楚,了了常知,自然就會遠離一切虛妄之相,而不染著。

當我們了解,「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知道這一切是虛妄,是如夢、如幻、如泡、如影,你就已經開始遠離。

  • 菩薩的心 – 「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於諸惑業及魔境,世間道中得解脫,猶如蓮華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華嚴經》裡講到菩薩的心:「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我們就像菩薩一樣,在這個紅塵當中,每天都不離開紅塵的點點滴滴。

如何能夠離呢?只要我們能夠向菩薩學習,「猶如蓮花不著水」,如蓮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保持不染污的心,自然在生活中,你就可以出離。面對一切複雜的人、事、物,你的心永遠不受染污。

慢慢的練習久了,你就會知道,自己的清淨心,時時都存在,只是我們很少去護念它。當我們常常練習,隨時隨地都保持不染污的心,自然不離而離了。這才是真正的離,也是金剛經在這個時代,也是我們受持讀誦金剛經,非常重要的價值。

  • 保持當下無念、無住、無為

讓我們能夠保持,如蓮花一般的發心,可以在這個世間而不染塵。時間不多,我們要多把握,好好的靜下心來寫經練心,保持當下無念、無住、無為,當下的清淨,當下受持,當下發心,那麼只要直下承擔,我們自然就能夠明白自己的真心。

今天的開示至此功德圓滿。阿彌陀佛。

今日與各位菩薩分享金剛經寫禪的第26堂課,阿彌陀佛。

(精彩回顧:金剛經寫禪的第25堂課


金剛經塔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金剛經大乘佛教的經書介紹
圓覺文教基金會: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國立台灣大學佛學數位圖書館:什麼是《金剛經》?
佛光山資訊中心: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金剛經之研究
全國宗教資訊網: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法界佛教總會: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淺釋
千佛山全球資訊網:金剛經第14講
國家教育研究院:金剛經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金剛經
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金剛經》根機之研究

金剛經寫禪的第26課

著作權由「金剛經塔-不可思議」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其他人正在看...
最新文章

希望大家能夠透過寫經,把自己的自性靈山的這一座佛塔建立起來。

啓發自己生命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