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寫禪的第17堂課,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見輝法師開示

金剛經寫禪的第17堂課
目錄

金剛經寫禪的第17堂課

諸位知識,諸位居士,這一支香,我們繼續談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第十二分〈尊重正教分〉:

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

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經典所在之處,如佛塔廟

這一分名爲〈尊重正教分〉,讓我們升起對於正教的無比敬仰。佛陀告訴須菩提:「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如佛塔廟。」

印度的寺廟稱爲塔廟,在佛陀入涅槃之後,佛弟子們將佛陀的遺骨,或者是聖人的遺骨起塔供養,這是在印度的習慣。所以凡是有塔之處,等同佛陀與聖弟子住錫之處。

那麼金剛經所在之處,就如同佛陀的塔廟一樣,表示這一部經所流通之處,等同於佛陀住錫之處。

流通的方法有兩種:一個是經文字句所在之處,第二種,就是依著經典修行的弟子們,凡是發菩提心的善男子、善女人,修習金剛經,就等於行動的經典。

修持金剛經: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到,修持金剛經的方法,就是,「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

受:受其文,領納於心。

持:持其義,憶持不忘。

讀:依文而熟讀。

誦:背誦經文。

受(領納於心)==> 降伏自心 ==> 發菩提心 ==> 持(憶念不忘)

從我們學習金剛經以來,我們把金剛經放在心裡,聽聞一字一句之後,領納於心,這個叫做

我接了金剛經的教導,金剛經教我們降伏其心,我們把它放在心裡,隨時在生活當中,練習降伏其心。時時刻刻不忘記自己要發菩提心,這叫做憶念不忘,就叫做持金剛經

加強受持的信受力:

要如何加強受持的信受力呢?透過,就是依文而讀,就是讀熟了經文能夠背誦。

對境:「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

當我們讀了一遍、兩遍、三遍,到十遍、百遍的時候,這一部經是可以背誦下來。背誦之後,放在我們的心裡,在生活中,有時候在某一種情境當中,金剛經的字句就會現前;

甚至於遇到境界,在我們過不去,或者是準備起煩惱的時候,金剛經的教導,金剛經裡面的經文,它就會突然出現:「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既然如此,還有什麼境界是過不去的呢?有什麼人是要懷恨在心的呢?

因此當我們受、持、讀、誦之後,我們會發現生活變得很自在,而且處處都是般若的妙用。所以般若的生活,從受、持、讀、誦金剛經開始。

成為金剛經行者

當我們發生轉變之後,佛弟子受持金剛經,叫做金剛經行者,我們到哪裡,就隨著自己的行動,隨著自己的身、口、意,就等同於經典所在之處。

隨著我們的身、口、意,我們會發揮金剛經的教導,般若的力量,舉手投足,都不忘記經典的教導,就等同於行動的金剛經,這也是一種流通的

懷林頭陀僧持誦金剛經,跳出人鬼關。

《金剛經持驗記》卷二

明弘治間。嘉興府真如塔圮。僉議大修。

《金剛經持驗錄》裡有一個記載,明朝弘治年間,嘉興府真如寶塔傾圮,大衆商議良久,都認爲應該要重新修建。

時一頭陀僧。名懷林曳。三丈長鐵鏈。募二十餘年。塔工始畢。即回首於塔中。至今肖像祀之。

懷林頭陀僧拖著鐵鍊募化造塔由來

當時有一位頭陀僧名叫懷林,拖著三丈長的鐵鏈到處去募化,歷時二十餘年才完工。

頭陀初為蘇州承天寺僧。飲酒茹葷。蔑視戒律。於暑月乘凉。忽覩兩冥卒。入繫其頸。

頭陀僧起初在蘇州承天寺出家,平日飲酒吃葷,不守戒律佛門清規。有一天頭陀在外面乘涼,忽然走來兩名冥卒,鎖住他的頸部。

則牌拘十餘人。頭陀名亦列焉。懷林許賂二卒楮錠。各若干。幸稍緩期七日。俟諸人拘齊偕往。二卒許諾。

頭陀看到冥卒手上持有牒令,上面寫了十多人的名字,他的名字赫然也在其中。

頭陀向兩位冥卒賄賂,跟兩位冥卒商量,希望稍緩七天,等其他的人都追齊之後,再一道前往冥府,兩位冥卒點頭答應。

頭陀泣告徒眾。市楮錠焚之。處分待盡。或曰。真如某禪師。道行高。水路僅一日程。曷往求救。

次日清晨,頭陀便將昨夜遇到冥卒的事情,告訴所有的徒衆,並且將後事交代妥善。其中有一位徒衆就說:真如寺有一位禪師道行頗高,何不前往求救?

頭陀心想,與其在寺中等死,不如前往一試,說不定還有一線生機,就立刻束裝前往。

頭陀如言詣師。痛哭陳乞。禪師曰。此間塔將頹矣。汝肯誠任募化修葺。我當授汝法門。保鬼不能拘也。

到了真如寺,頭陀一見到禪師,便傷心得痛哭流涕,向禪師稟告上情,懇請禪師施救。禪師說:真如寺的佛塔即將倒塌,如果你肯真誠的發心,願意去募化款項來修建佛塔,我就教授你方法,保證冥卒無法抓你。

懷林頭陀僧誦持金剛經而跳出鬼門關

頭陀即對佛發願。禪師手數珠與之曰。汝七日內勿睡。但住我房轉誦金剛經中。

頭陀聞言又驚又喜,就在佛前至誠頂禮發誓,果真能夠不死的話,我願意去募化修建佛塔。立誓完畢,禪師便將手上的念珠交給頭陀,告訴他:你在這七天當中不要睡覺,就在我的房間裡,一心專誦金剛經。

當知此處即為是塔

當知此處即為是塔二句足矣。

經中有說:「當知此處,即爲是塔。」這兩句話,你細心體會,就足夠自救。

頭陀如言。轉誦。逾七日。兩冥卒踉蹌至禪師處。籲曰。有合死僧逃此間。求指示方便。禪師曰。渠在房中。任汝拘之。

頭陀遵照禪師的指示,足不出戶,一心讀誦。經過七天,兩位冥卒來到禪師住的地方,向禪師說:有一位命中註定要死的頭陀僧,逃來此地,請求您指示。禪師回答:他在房中,你們去抓他吧。

冥卒入。即驚出曰。房中只見一座寶塔。赫奕光明。目謎不能略。

冥卒剛踏入房間,就張皇失措的退出來說:房間裡只看見一座寶塔,放出奪目的光芒,使我們的眼睛無法睜開。

開禪師曰。渠誦最上乘法。又發勇猛大願。雖天龍鬼神。奈之何。

禪師此時才告訴冥卒:他誦最上勝法,又發勇猛的大願,雖是天龍鬼神,也對他無可奈何。

汝但回覆冥君。某僧某師留之修塔。幽明功德分受。必不汝罪。兩卒不得已去。

你們暫且回去稟覆冥王,就說懷林寺由某某禪師暫留修塔,功德幽冥均沾,你們不會有罪的。冥卒不得已,只好回去將上情回覆冥王。

懷林頭陀僧大難不死,發願造塔。

頭陀遂製鐵鏈自鎻。曳於道途。不憚隆冬酷暑。叩求善信。竟得以再生餘年。完此大功德云。

頭陀僧經此大難不死,不敢再蹉跎歲月,於是製造鐵鏈鎖住自己,不論寒冬炎夏,跪在人車輻輳的道路上,向善男信女化緣。如此竟在有生的餘年,完成修塔的大功德。

懷林方七日間。便能跳出人鬼關頭。因其一心怕死。求生甚迫。故能專勤諷經不寐。現光明塔。寧直冥使踉蹌無奈。即閻羅天子。亦應肅容頂禮。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懷林僧能夠在七天的期限中,跳出人鬼關頭,只因一心怕死,專情誦經。

《金剛經》〈持經功德品第十五〉

「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即爲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花香而散其處。」

《金剛經》:「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即爲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花香而散其處。」

懷林和尚誦經現出光明寶塔,別說冥史對他無可奈何,即使閻羅王親臨現場,也要肅容頂禮。

現在我們在寫經,有的人會問:哇!我這是第一次寫,所以就寫得不是很好看,怎麼辦呢?是不是可以再寫一份,這個寫的不好的,我們是不是就要把它給銷燬?

凡是經典所在之處,「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

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

從這一段我們就可以看到,凡是經典所在之處,「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

過去印刷術還不發達的時候,流通經典都是人工抄寫的方式,一步一步的就可以流通在這個世間。

現在因爲印刷術很發達,取得經典的機會,就比以往還要簡單,但是簡單之後,反而造成很多人因此就不珍惜也不尊重。

寫經發心清淨,與佛心心相印,天、人、阿修羅等即來護法。

我們在寫這部經的心態,就要把它當成是,這個世間唯一一部,會流傳於世的金剛經。在寫的過程,是我們在修煉般若智慧,用我們的心跟佛陀的心相感應,相應的結果,所書寫的這一部經,就會發揮神奇的力量。

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要供養的這一部經,他是看到這一部經在這裡,而不會分別你的字好看美醜。

所以我們在寫經,只要不要錯字,至於字體是否美觀,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我們在書寫的時候,是清淨的發心。

天、人、阿修羅等護法,也是爲了書寫之人的發心而來護法,因此我們就要珍惜自己的菩提心,也珍惜自己在書寫的每一刻。

金剛經寫禪的第17堂課
金剛經寫禪的第17堂課,《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見輝法師開示

時時受持讀誦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

每一刻都非常的重要,每一個當下都小心翼翼的書寫,受持讀誦,用尊重之心來書寫,受持讀誦,那麼就有無上的功德,就叫做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

龍褲國師三聲佛號超度太后公案

根性愚笨勞役苦行 面對詰責心無怨恨

明朝嘉靖期間,漳州有一位貧苦之人出家修行,不知如何修行,於是每天就做苦工。

參“念佛是誰

有一天遇到一位行腳僧在寺裡掛單,看他每天忙忙碌碌,就問他日常做什麼功課,他回答:我一天就是做這些苦事,不知修行的方法。這位行腳僧就告訴他:要參“念佛是誰

道心堅固苦思解脫 棲身石窟勤參修

於是他就照著這位和尚所教,每天在工作忙碌之中,就把這個字,醞釀在心頭照顧。後來隱居在石巖之中修行,以草爲衣,以木爲食。

僧俗相勸不改志向

他家裡還有母親和姐姐,聽說他在石巖中修行很辛苦,他的母親便命他姐姐,拿一匹布和一些食物給他。

姐姐把食物和衣服送到巖中時,看到這位修行人動也不動,叫他他也不答應,於是就把這些東西就放在巖中。過了十一年,他的姐姐再去看他,看到那匹布還在那裡沒有動。

小販躲雨饑餓索食 神通變化石子成芋

後來有一位逃難的人迷路到山裡,看到這位和尚,衣服破破爛爛的住在巖洞中。

逃難的人肚子飢餓,問師父有沒有東西吃。

勿與外人言

只見這位和尚,就在石崖邊撿一些石頭,放到鍋裡一煮,吃起來就像洋薯一樣,就覺得這師父真的是一個奇僧,但是這位師父就告訴逃難的人,請不要向外人說。

設點奉茶廣結善緣 跟隨同門一起進京

又過了一些時候,這個修行人就在想,我在這裡修行這麼多年,總是要出去結結緣,於是下山在一大路邊搭一茅棚,坐著奉茶施茶的工作。

有一天他看到許多僧人走在路上,經過他的茅棚。他問一下這些僧人要去哪裡,原來明朝皇帝的母親皇太后死了,要請高僧做佛事。

皇帝不知道要去哪裡請大德高僧,皇太后託夢給皇帝,說在福建漳州有高僧。於是皇帝派人到漳州,迎請所有在地的僧人進京做佛事。

這位修行人就問:我可以一起去嗎?大衆看到他這個樣子,就回答:你長得這麼苦惱,怎麼能同去呢?

他就回答:我雖然不能念經,我可以替你們挑行李,到京裡去瞧瞧也是不錯的,於是大衆就答應。他就幫忙這些僧人挑行李,一起進京去。

皇帝設關檢驗僧眾 師證聖道順利過關

到了皇宮,一個一個僧人走進了皇宮,一個一個卻被請出來,直到這位苦惱和尚,走到皇宮的門前,突然雙膝跪下,合掌不入。

遂親來問曰:「何以不入?」曰:「地下有金剛,故不敢進來!」曰:「何不倒身而入!」

看門的人問他爲什麼不進來,他回答:地下有金剛,故不敢進來。

看門人稟告皇帝,皇帝知道聖僧到了,於是親自前來。原來皇帝想要測試這些僧人,哪一位是真正有道之士,命人把一部《金剛經》,埋在門檻之下。

所有的僧人不知道的,一一都跨過門檻進門,只要跨門檻進門的,給他一點供養,就請他回去;只有這一個僧人在門口就跪下,表示他知道這底下有一部金剛經

何不倒身而入

因此皇帝非常高興,跟這位僧人講:「何不倒身而入?」對哦,如果我們倒立而入,這一部經它就在我們的頭頂,我們就不會對經典不恭敬。便兩手鋪地,兩腳朝天,打了一個筋斗就進來。

設壇超度皇帝起疑

皇帝非常的恭敬這一位和尚,好好的款待他,希望他爲皇太后超度,所以他就問要如何準備這個檀場,要怎麼佈置。

「明朝五更開壇,壇建一台,只須幡引一幅,香燭供果一席就得。」

他就回答:明天五更天開壇,你只要搭一個臺子,上面只需一幅幡引,香花燈果一席就可以了。

皇帝心裡面非常不高興,覺得這麼簡單這麼寒酸,不夠隆重,但是因爲他前面的表現,讓皇帝覺得他應該是有道之士,皇帝就半信半疑的去準備。

聖僧超拔太后升天 皇帝賜褲

「我本不來,你偏要愛,一念無生,超升天界。」

次早升座說法,登台打一問訊,持幢至靈前曰:「我本不來,你偏要愛,一念無生,超升天界。」法事畢,對帝曰:「恭喜太后解脫矣!」

第二天早上,只見這位和尚升座說法,登臺問訊,持幡到靈前,說了一句:「我本不來,你偏要愛,一念不生,超生天界。」和尚對皇帝說:「恭喜太后解脫。」

帝甚疑惑,以為如此了事,恐功德未能做到。正在疑中,太后在室中曰:「請皇上禮謝眾僧,我已得超升矣!」

皇帝很懷疑,以爲這樣草草了事,這真的功德做得到嗎?正在疑惑之時,太后的聲音從空中傳來:「請皇上禮謝聖僧,我已得超生天界了。」

帝驚喜再拜而謝,於內庭設齋供養。此時其僧見帝穿著花褲,目不轉瞬,帝曰:「大德歡喜這褲否?」遂即脫下贈之。僧曰:「謝恩。」帝便封為龍褲國師。

皇帝很驚喜,就在內庭設齋供養。皇帝想,師父喜歡什麼,我通通都會給他。可是這位和尚東瞧瞧西瞧瞧,也沒有看上什麼物品,也沒有希罕什麼東西。

只見他盯著皇帝所穿的褲子,目不轉瞬。皇帝說:師父,您喜歡這件褲子是嗎?我多做幾件這個褲子給您。和尚回答:不用,我就要你身上穿的這一件。於是皇帝當場就把褲子給脫下來給他,後來就稱爲龍褲祖師龍褲國師

同遊御園送塔與師 師現神通縮塔入袖

齋畢。帝領至御花園遊覽。內有一寶塔。僧見塔甚喜。徘徊瞻仰。帝曰。「國師愛此塔乎。」曰。「此塔甚好。」曰。「可以將此塔敬送於師。」

吃完飯後,到御花園遊覽,園內有一個寶塔,他看到寶塔非常的歡喜,徘徊瞻仰。皇帝說:國師喜歡這個塔嗎?他說:這個塔非常的好。皇帝說:我可以把這個塔供養給師父。

正要人撤送漳州修建。師曰。「不須撤送。我拿去就是。」言說之間。即將此塔置於袖中騰空即去。帝甚驚悅。嘆未曾有。

正要叫人來拆塔送到漳州,龍褲祖師說:「不需拆送,我拿去便是。」說完就把這個塔,放到袖中騰空而去。皇帝非常歡喜,從來沒有見過這麼神奇的場面。

這個故事記載在清朝乾隆皇帝的龍溪縣誌,一句簡單的開示:「我本不來,你偏要愛,一念不生,超生天界。」只要一念不生,你就可以超越法界。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金剛經》教我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依菩提心而沒有雜念,沒有妄念,不攀緣色、聲、香、味、觸、法,那麼我們的心,金剛般若之智就能夠現前,在面對人、事、物,種種境界的考驗、歷練之時,也不會影響到我們的這一念清淨之心。

金剛經的力量是不可思議,不但是能夠放光動地,能夠照破無明,而且當我們開始發心受持讀誦,乃至於四句偈,可以成就無數的天、人、阿修羅等護法的歡喜、恭敬以及護持。希望大衆珍惜自己,當下寫經的這一念發心。

透過行經,流通金剛經

第二個,如果我們讀了這一部《金剛經》,依著《金剛經》的道理,來受、持、讀、誦,爲人解說,乃至於依教奉行,就等於我們透過行經,讓這一部經流通在這個世間。

佛說一切法,爲了讓一切的大衆,啓發菩提心,離一切苦,得究竟之樂。當我們開始受持讀誦之後,我們的人生開始發生改變。

很多人學習佛法之後,變得更有智慧,變得更能夠與人爲善,變得是一個自利利他,非常正向的帶動。

讀誦經典所發生的變化,成就許多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而四處行菩薩道。所以隨著大衆的發心,隨著大衆在生活中待人接物,應對進退,利樂有情,這一部《金剛經》就流傳在這個世間,因此我們可以知道,這部經有非常殊勝的價值。

不同層次的善:世間善、出世間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在前面比較做善事,有不同層次的善,世間善、出世間善,以及最究竟之善,就是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可知如果我們行經,或者是我們寫經,寫完了經,把這一部經供養在自己的家裡、公司,或者是跟自己的家人、朋友結緣流通,把它當成是一份法的供養。

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

凡是掛上金剛經塔之處,就等同於塔廟,就是佛住錫在此處。

法供養殊勝效益

有什麼殊勝的效果呢?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所以天龍護法,就會來護持經典所在之處,所有的邪魔外道都會遠離,不幸的事件也會減少,消災免難,平安吉祥,這就是最好的鎮宅之寶。

「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

鎮宅之寶,除了經典所在之處,有殊勝的效力,此外也因爲我們的生命中,開始有了金剛經的教導,所以我們開始成爲般若行者。

《六祖壇經》〈般若品第二〉

「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

一切時中,一切處所,念念不愚,常行般若。這個就是讀誦受持金剛經,最殊勝的效益。

佛陀就說:「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佛陀是如語者不誑語者,所以他講這是第一稀有的,就表示真的在這個世間,我們已經在做最稀有的發心。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華嚴經》:「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在一筆一劃當中,我們在這個世間,處處留部金剛經,日日行持金剛經,就是對這個世間最大的供養,最殊勝的護持。

今天的開示至此功德圓滿。阿彌陀佛。

今日與各位菩薩分享金剛經寫禪的第17堂課,阿彌陀佛。

(精彩回顧:金剛經寫禪的第16堂課


金剛經塔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金剛經大乘佛教的經書介紹
圓覺文教基金會: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國立台灣大學佛學數位圖書館:什麼是《金剛經》?
佛光山資訊中心: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金剛經之研究
全國宗教資訊網: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法界佛教總會: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淺釋
千佛山全球資訊網:金剛經第14講
國家教育研究院:金剛經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金剛經
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金剛經》根機之研究

金剛經塔不可思議
金剛經塔不可思議

金剛經寫禪的第17堂課,《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見輝法師開示

著作權由「金剛經塔-不可思議」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其他人正在看...
最新文章

希望大家能夠透過寫經,把自己的自性靈山的這一座佛塔建立起來。

啓發自己生命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