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寫禪的第12堂課, 依法出生分第八 見輝法師開示

金剛經寫禪的第12堂課
目錄

金剛經寫禪的第12堂課

諸位知識,諸位居士,這堂課我們繼續談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第八分〈依法出生分〉

在談第八分之前,我們先確立一個觀念,爲什麼在講完〈無得無說分〉之後,接著談依法出生呢?既然是無得無說,又依什麼法生出什麼?

真空而生出妙有

這裡所謂的出生,指的就是生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金剛經從第一品到第七品爲止,一直在談空性,既然是空性,如何從空性中,生出無上正等正覺?因此第八分這裡說的,就是從真空而生出妙有,這個妙,妙到最高的無上正等正覺

我們來看這一段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第八分開始,金剛經進入一個新的觀念。前面第一分到第七分,佛陀不斷的爲須菩提開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道理,爲了要讓衆生能夠離相,不要執取所有的假相,所以這個地方要談的是諸法空相

較量持福

從第八分開始,開始問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

佛陀問須菩提:如果一個人用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拿來做布施,所得到的福德是否很廣大?須菩提回答:非常的多。

能較量

我們知道修布施可以得到大幅的,但是爲什麼布施可以得福德?須菩提在這裡說:因爲「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以通達空性的心修行

這個地方我們在前面提到,因爲菩薩在修布施的時候,他的心是以空性的觀念來修行。借假修真,而通達福德的本質,體性是空性,因此他修的所有的善法,所有的布施,乃至於一切的菩薩行,他因爲以無所得的心,以通達空性的心不執著的心來修行,所以他所得到的效用,是廣大無邊,如虛空一般。

這一段的經文,就是來了解,我們雖然知道這一切都是虛妄的,可是佛陀在這裡,特別又談到修福德這件事情,表示金剛經所談的空性,不是叫我們什麼都不要做,而是讓我們在行一切世間法的時候,以一個出世間出離的超然心態來修行。

從假入空

從第八分開始,出現一個思維的邏輯,一個句法,就是是什麼及非什麼,是名什麼。這一段經文談到的:「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從空出假

後面談到:「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雙離空假

乃至於這一分的最後談到的:「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有的地方這個經文的記載,就會再加上「是名佛法。」

這一段就是從假入空,再來從空出假,最後雙離空假,契入實相般若

真空如何生妙有

前面從第一分到第七分,我們練習離相來修布施。這一分開始告訴我們,離相布施之後,真空如何生妙有,因此佛陀就問須菩提:福德之性是空性,因此福德才能夠廣大無邊。

所較量:聽聞、受持金剛經功德

接下來佛陀就再告訴須菩提,他說:「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

受持、讀誦

這裡提到,在這一部經的功德多麼的殊勝。要學習金剛經有很多個方式,受持、讀誦、書寫,乃至於爲人解說,都是修習金剛經的方式。

聞法的功德

佛陀特別強調「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這裡提到的是這一部經的殊勝功德,也提到聞法的功德。

聽聞一字一句,乃至於「四句偈等,爲他人說,」這個福報,勝過布施三千大千世界的珍寶,表示我們現在在這裡聽聞佛法,是非常殊勝的選擇。

金剛經寫禪的第12堂課
金剛經寫禪的第12堂課,《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第八分〈依法出生分〉 見輝法師開示

成佛的方法都在金剛經

爲什麼受持四句偈的功德,這麼的殊勝?因爲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

意思就是佛他之所以成佛,以及成佛的方法,都在金剛經裡,做非常深刻的開示以及指導;同樣的我們要成佛,我們聽聞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也可以走上成佛之道。

佛法三個觀念

佛法有別於世間一切的哲理,它不止是一套邏輯思維,它是觀察宇宙人生的真理,找出一個法則,讓一切的大衆可以依之而行,最終得到究竟的安樂解脫。

佛法談到三個非常重要的觀念:

如是因如是果

世間一切萬物、萬事,都依著因果法則在運行。如是因如是果

(原文)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開示)「欲知過去因,現在受者是,預知未來果,現在作者是。」

如果我們要開創自己的命運,就要從因上努力,現在我們在做什麼,我們在想什麼,我們學習什麼,我們做什麼改變,都會改變我們的命運。這是佛法教給我們創造人生的幸福,最直接了當的積極做法。

衆緣和合

我們知道一切因緣的和合,不是單一獨緣而成就,所以緣起性空,因爲是空性,因爲是衆緣和合,所以我們可以改變。

人人都有佛性,命運掌握在自己。

再來,如果我們能夠知道人人都有佛性,衆生都有成佛的菩提自性,那麼我們就知道,命運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能夠了解這三個道理,就懂所有的宇宙人生的實相,這就是佛法。

佛法實踐步驟:信、解、行、證

佛陀的教法,讓大衆破迷得到開悟,乃至於有一個實踐的步驟,最終達到最後的結果,叫做信、解、行、證

它有這樣的次第,這是世間少有的一個修行方式,我們這一生能夠遇到佛法法,我們要用自己的生命來證實它的殊勝性。

在這裡佛陀要強調的是,聽聞佛法受持佛法的殊勝功德,它比拿三千大千世界的珍寶,來供養布施的功德,都還要來得廣大,不可思議。

如何轉短暫福德成無上功德

爲什麼聽聞佛法會有這麼殊勝的功德?因爲聽法的內容是可以讓我們成佛,可以讓我們解脫,最後得到究竟的果報,可以轉凡成聖。

但是有很多人,他只有供養布施,他卻不能夠了解,福德的本質是性空,因此產生執著。有執著的心來布施,所得到的功德,它就是短暫的福德。

但是如果我們聽經聞法,能夠破除自己的無明愚妄想,破除自己的執念,最後他會把這種所有修到的福報跟善法,轉換爲無上的功德。

《方廣大莊嚴經》卷十二〈囑累品第二十七〉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聞是經合掌信受,其人當獲八種功德。何等為八?一者端正好色,二者力勢強盛,三者心悟通達,四者逮得辯才,五者獲諸禪定,六者智惠明了,七者出家殊勝,八者眷屬強盛。」

聽經聞法的八種功德

聽經聞法,至少有八種功德。《方廣大莊嚴經》卷十二裡提到,聽經聞法有八種功德:

第一、端正好色

第二、力勢強盛

第三、心悟通達

第四、得妙辯才

第五、獲諸禪定

第六、智慧明了

第七、出家殊勝

第八、眷屬強盛

爲什麼會有這麼殊勝的功德呢?因爲當我們聽聞佛陀的教法之後,解答我們心中的疑惑,破除自己的執念及無明,最終讓自己的心可以開朗。

佛陀來到世間的目的:讓衆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佛陀來到這個世間,他的目的只有一個,要讓衆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開、示、悟、入是多麼的殊勝。

當我們了解原來自己也可以可以成佛,自己也可以成聖成賢的時候,你對自己的生命就會充滿期待,也希望自己人生有一個努力的方向,所以聽聞佛法的殊勝功德,勝過你拿三千大千世界的珍寶來布施。

蛤蜊因聽佛説法而成天人的故事

《善見律論》中曾經提到一個故事,佛陀在世的時候,曾經到瞻婆羅國迦羅池邊爲大衆說法,當時池中有一隻蛤蜊,聽到佛陀在池邊說法的聲音,就從池裡出來,到草根下聽聞佛法。

當時有一個人在放牛,看到佛陀在座位上爲大衆說法,他也要去聽佛說法。當他停下他的腳步,把他手上趕牛的棒子,往地上一插,在這一瞬間,把這個蛤蜊的頭給擦破,蛤蜊當下就命終。

命終之後他竟然升天。爲什麼他可以有這麼大的福報?他的宮殿縱廣十二由旬,天女娛樂種種的快樂的情景,都在他的生命當中出現。蛤蜊就想,爲什麼他有這個福報?

我們知道,天人有神通,他回頭一看,他自己過去修了什麼福報,修了什麼善法而得以升天,一看,原來就是他在命終之前聽佛說法,那麼片段的一瞬間,在這個時候他非常的感恩,所以他下到凡間來頂禮佛陀。

佛陀當時也還在說法,他一看這個人就知道,他就是剛剛上升的這一支蛤蜊,所以故意問:你是什麼人,怎麼突然來理我足呢?

這個蛤蜊天就跟佛陀回答,他說:我過去是蛤蜊,在水中聽聞佛陀說法的時候,來到水邊的草根下,結果有一個牧牛人持仗來聽法。仗刺穿我的頭,我當下命終,沒想到聽經聞法的功德,讓我得以升天。

佛陀以此因緣爲蛤蜊天人說偈,為大衆說法。當時大衆因爲聽聞佛陀的法音,有人證得須陀洹果,有人證得斯陀含果,大衆都發菩提心。這蛤蜊天因爲聽聞的佛法證到須陀洹果,非常快樂的回到他的天上。

一支蛤蜊就可以得到這麼大的福報,更何況人以信心聽法,當然不止是成就蛤蜊的這種福報,還有無量無邊的功德。所以佛陀講「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

這裡特別要提出來談的是四句偈,很多人聽到《金剛經》裡面談到,只要讀四句偈,那麼就可以成就殊勝的功德。

四句偈是哪四句偈?道源老和尚在金剛經講錄裡談到,以印度的偈語來說,32個字爲一偈,譬如說《華嚴經》有十萬偈頌,就是偈語的方式記錄下來的。

受持金剛經少分的功德

《金剛經》哪些偈,哪些四句偈是非常重要的?

有人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有人說:「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一些都是《金剛經》裡的四句偈。

但也有人說:「以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這也是四句。到底怎樣才是四句偈的內容?

其實重點是什麼?這裡面所提到的四句偈,他講的是少分,如果我們能夠懂得金剛經裡面,哪怕只有四句的經文能夠受持,那麼功德是無量無邊。

解行並重

聞法的功德殊勝,在於它能夠讓我們找到成佛做主的這個方法,最重要的,聽聞佛法還要實踐,有解還要有行,解行並重,最後才可以成就。

解伏疑

最後世尊講完依法出生的要旨之後,還要補上:「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這天外飛來一筆的說法,是金剛經的特色,《金剛經》一邊說一邊破,「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是什麼意思?

我們前面認爲,既然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都從這一部經產生,是否因此我們就對於經典,乃至於文法,會產生一種執著,認爲佛法有一定的形式,有一定的要求,乃至於到最後產生的法執,用學法的標準,用佛陀講述的標準來衡量他人。

很多人學佛之後,自己就看不上其他不學佛的人,可是什麼才是佛?佛陀的心中,每一個衆生都可以成佛。

佛印禪師和蘇東坡唯心所現境界

過去佛印禪師和蘇東坡兩個是好朋友,蘇東坡有一次找佛印打坐,兩個人對坐一宿之後,蘇東坡就跟佛印兩個談論起佛法。佛印說數學是,連修行越來越好,你就像一尊佛一樣,坐在我的面前。

蘇東坡非常的得意,他覺得自己修的非常的好,可是對於佛印禪師,他心裡面總是想要讓他下不了臺,所以他就回一句,他說:謝謝你的稱讚,可是大師可要加加油,因爲在我的眼中,你怎麼修的像一坨糞呢?

佛印笑的笑不語回答,蘇東坡很得意,覺得這一次他贏了。回到家,他跟蘇小妹談起這一段話,蘇小妹哈哈大笑說:哥哥,你這一次輸得慘了。

心淨則佛土淨

爲什麼這樣說?蘇小妹說,佛經裡講:「心淨則佛土淨。」意思就是所有你所看到的世界,都是你心中所現。佛印禪師看到哥哥,您是一尊佛,因爲他心中有佛,您看到佛印禪師是一坨糞,因爲你的心中都是糞污不堪。

修行的三個境界

蘇東坡一生寫的非常多首詩,其中有三首可以代表修行的三個境界: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第一首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還沒有修行的時候,對於所有的名山勝水,我們都有嚮往之心。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最美的山就是廬山,嚮往之卻又看不清,最主要的是因爲太近,我們就在山裡。

就像我們在生活中,我們身邊的人,往往你並沒有真實的認識他,有時候因爲我們的恩怨情仇,愛恨取捨,對這個人貼上標籤,所以有橫看有側看。各式各樣的不同的風景,不同的人、事、物,把我們的智慧之心給矇蔽。

我們常常同牀異夢,雖然住在同一個屋簷下,可是是一個熟悉的陌生人,因爲從來沒有好好的把自己的我給突破,好好的擁抱對方。所以這是第一個境界,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的境界。

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從假入空)

第二首階段: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這是蘇東坡去觀潮,所寫下來的理趣詩。我們還沒有修行的時候,就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後來開始修行,來一個大否定,嚮往清淨的悠遠,而煩惱人世間的糾纏。等到我們掙脫,來到清淨地之後,就發現原來廬山煙雨浙江潮,還是原來的樣子。

過去青原惟信禪師,有一段著名的禪詩:

《指月錄》卷二十八:「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因境界而起判斷分別,執為實有。

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從假入空):了知一切法的本質是空性、共通的,皆由因緣假合而成虛妄不實的相狀。

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從空出假)

菩薩行從空出假時,心淨則國土淨,但不妨礙由不同的願心所展現不同的淨土,到最後發現平常心是道,還是吃飯穿衣,原來如此。

平常心是道

從剛剛開始的追求,到最後平常心是道,原來到得還來無別事,春在枝頭已十分。所以我們每天汲汲營營,到最後發現原來寶珠,就在自己的自家當中,只是你不懂,只是你沒有珍惜,這一念與佛無異的清淨自性。

到第二個階段,已經有一個不過如此,回歸於平常的這種修行境界,

到第三個階段,更是從空中生出妙有,這是蘇東坡住在東林寺的一個感悟之詩:

第三首詩(空假雙離):「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溪聲與山色清澈明麗,無非是純淨無垢的禪心,表現出來的淨土境界,如果我們懂得品嚐,人世間的每天,大地都在爲我們說法

天台宗智者大師講圓教的道理,圓悟到這個生命是一色一香,都是中道了義,只是我們能不能夠領會。

出世、入世,都不離這一念心。

我們一般愛跟恨、情跟仇,總是落入兩邊,要麼就汲汲營營的追求,要麼就遺世獨立的隔岸觀火。

不管是出世也好,入世也好,過度都是一種執取,如果我們能夠了解,不管是出世也好,入世也好,都不離開這一念心。

《六祖壇經》云: 「離道別覓道,終身不見道,波波度一生,到頭還自懊。」

你就不會有這種懊惱,始終覺得自己追求不到自己心中期待的境界。

破法執

這個地方佛陀到最後,他講什麼?他講:「所謂佛法,即非佛法。」當我們能夠打破對於佛法的執念,你會發現,所有的大地都是廣長舌,都是淨法身,那麼我們就真正了解,金剛經帶給我們的啓發;我們也能夠從自己的心裡,啟發出無上的智慧。

契入平等法界

就像我們現在來寫經,寫的是自己的心,但是每一個人寫出來的樣貌各有千秋,沒有好、壞、美、醜,寫到最後,我們跟佛和須菩提融為一體,能寫之心與所寫之字沒有差別,這就是平等法界

當我們自己在寫經的時候,一點一滴的造塔,我們自己的心,也一步一步的契入實相。

造佛、造塔、照自心

希望大眾在這個修煉的過程,你要知道我們完成這個塔,其實是在造佛,造佛、造塔、照自心。

修行不外乎就是反求諸己,希望大家千人寫經,百萬造塔,我們在這個世界創造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

今天的開示至此功德圓滿,阿彌陀佛!金剛經寫禪的第12堂課。

今日與各位菩薩分享金剛經寫禪的第12堂課,阿彌陀佛。

(精彩回顧:金剛經寫禪的第11堂課


金剛經塔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金剛經大乘佛教的經書介紹
圓覺文教基金會: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國立台灣大學佛學數位圖書館:什麼是《金剛經》?
佛光山資訊中心: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金剛經之研究
全國宗教資訊網: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法界佛教總會: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淺釋
千佛山全球資訊網:金剛經第14講
國家教育研究院:金剛經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金剛經
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金剛經》根機之研究

金剛經塔不可思議
金剛經塔不可思議

著作權由「金剛經塔-不可思議」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其他人正在看...
最新文章

希望大家能夠透過寫經,把自己的自性靈山的這一座佛塔建立起來。

啓發自己生命的新境界。